趙普杰看到從sea來的工程師王清志正站在廠房中央,手里拿著圖紙,專注地看著上面的圖紙。幾十條機械臂整齊地排列在廠房內,它們還沒有被安裝到流水線上,靜靜地立在那里,像一群等待檢閱的士兵,銀色的金屬表面在臨時架設的燈光下泛著冷光,末端的焊槍嶄新得沒有一絲痕跡。
“趙工,你來得正好。”
王清志轉過身,說道:
“我正查看這些機械臂的安裝位置,按照圖紙,它們的間距應該再精確調整兩厘米。”
趙普杰走到王清志身邊,順著他手指的方向看去,圖紙上清晰地展示著機械臂的布局。
兩人一邊討論著,一邊在廠房內來回走動,檢查著各種設備的擺放和線路的鋪設。趙普杰注意到王清志的額頭上布滿了汗珠,盡管廠房里有幾臺臨時放置的風扇在不停地轉動。
他知道這位剛剛來到暹羅的sea工程師為了能讓工廠按時投產,已經付出了太多的心血。
事實上,這家公司超過75%的工程師和技術人員,來自sea,畢竟,暹羅過去還從來沒有建立過這么大的現代化企業。
“對了,王工。”
趙普杰忽然想起一件事,說道:
“本地供應商送來了一批新的潤滑油,我已經做了初步的測試,數據還不錯,你要不要看看”
王清志點了點頭,說道:
“好啊,快拿來我看看。這潤滑油關系到機械臂的正常運轉,可不能馬虎。”
其實,發展本地供應鏈,是海外投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不可能什么東西都從海外進口,即使是現在無法生產的,將來伴隨著需求的增加,也會一步步的轉向本土化。
趙普杰快步走到一個角落,拿起一個裝有潤滑油樣品的瓶子和一份測試報告走了回來。王清志接過瓶子,仔細地觀察著潤滑油的色澤和粘稠度,又翻看起測試報告。
“從數據上看確實不錯,”
王清志滿意地點點頭,說道:
“不過我們還是要進行更嚴格的模擬運行測試,確保它在各種工況下都能穩定發揮性能。”
就在這時,廠房外傳來一陣喧鬧聲,原來是施工隊正在搬運一批大型的生產設備。趙普杰和王清志走到窗邊,看著那些巨大的設備被緩緩地吊進旁邊的廠房。
“再過一段時間,這里就會變得熱鬧起來了。”
王清志感慨地說:
“到時候,這些機械臂都會運轉起來,整個工廠將充滿活力。”
趙普杰深有同感地點點頭,他仿佛已經看到了工廠投產后,一條條汽車生產線有序運轉的繁忙景象。
上午九點整,當最后一臺臨時供電設備調試完成,廠房里的燈光變得更加明亮穩定。
王清志收起筆記本,看了看時間,然后對趙普杰說:
“下周一,我們一起去檢查一下生產線的傳送帶,爭取早日完成所有設備的調整工作。”
廠房外,施工的轟鳴聲依舊不斷,而在這棟已完工的廠房內,兩國工程師的討論聲和偶爾響起的設備調試聲,正預示著一個新的開始。
或者說,在征示著未來……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