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121章這一代人的諾貝爾獎(第三更,求訂閱)
清晨,朝陽剛剛將大地籠罩其中,將曼谷的金塔映出金光。這座城市雖然正在驚人的速度現代化,但是這座城市仍然保持著很多傳統的事物。
比如那些寺院里的金塔,以及隨處可見的和尚。
當然現在這所有的一切都受到了現代化的沖擊,而這種現代化并不僅僅只是局限于那些高樓大廈。
事實上,更多的是人們的生活,時間早就將這里所有的一切都改變了。
位于城西南的新村,這會就已經熱鬧了起來。
新村里住的都是當年從福國島撤出來的老兵,當年新村的房子也都是由當地僑社資助修建的——三間紅磚瓦房,三間廂房。雖然這些年他們對房屋內部進行了各種改進,但是大體上還都維持著當年的模樣。
老兵們有不少人都在工廠里務工,當然也有一些人做著小買賣,比如不少人擺起了小攤,賣著各地的風味小吃,畢竟,老兵們來自各省,他們帶來了各省的美食。
當然,也有一些人做起了真正的買賣,位于新村路口的李記修車行的老板李鴻遠就是靠技術吃飯,他最早是在部隊里修汽車,來到這自然開起了修車行。
手里攤著《早報》,他的眼睛卻時不時瞟向正在狼吞虎咽的五個孩子,有時候,看他們吃飯,比自己吃飯還香。
可真不容易啊,他們打從生下來,就沒挨過餓!
心里略微感慨一下,李鴻遠已經把報紙攤在油膩的木桌上。油條的香氣混著巷子里飄來的煤煙味,五個孩子像剛出窩的麻雀,圍著吱呀作響的餐桌鬧個不停。
“爸,給點零用錢。”二小子李志飛嘴里塞著豆漿油條,含糊不清地推了推父親的胳膊:
“《哆啦a夢》新刊到了。”
他的校服袖口還沾著昨晚臨摹漫畫的鉛筆印,眼睛亮得像揣了兩顆玻璃彈珠。
《哆啦a夢》是幾年前,一位日裔移民編寫的,全球最知名的sea漫畫之一,塑造了“機器貓”哆啦a夢的形象,自從其問世以來,就一直受到觀眾的歡迎,兩年前拍成動畫片后,更是成為孩子們的最愛。
老李從報紙縫里抬眼,指尖夾著的油條在半空頓了頓:
“功課寫完了”
報紙上的社會版還攤著,油墨味混著他手上洗不掉的機油味,是這個家最熟悉的氣息。
“下周月考要是能進前二十,我帶你去漫畫店。”
他說著往兒子碗里夾了塊咸菜,說道:
“真喜歡這個,將來考去sea留學也不是不行啊,畢竟,那些漫畫都是sea的。”
“噗——”
坐在對面的大姐剛喝進嘴的豆漿差點噴出來,手里的鐵湯匙在搪瓷碗沿磕出脆響。
“爸你別逗了,他能考上高中就燒高香了,還sea留學”
她梳著齊耳短發,校服領口系得筆挺,說話時頭發隨著搖頭的動作輕輕晃動著。
“你少管你弟。”
老李笑著從褲袋里摸出皺巴巴的紙幣,五張兩元的票子在他粗糙的掌心里鋪開,說道:
“每人一周的份,省著點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