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理論上來說,就是一個比聯邦松散,但是比邦聯緊密的機制。
當然現在李毅安的這種構想還只是構想階段,畢竟,歐盟的體制同樣也有其問題存在。
如何建立一個更加完美的跨國聯盟。
是李毅安一直在考慮的問題。連這個聯盟內部都是擁自主權的情況下,對韓國自然也就沒有太多的爹味了。
在提及華約以及北約模式之后,李毅安又說到:
“現在介入這個問題,表面上是站在韓國民眾的一邊,但實際上是為了我們自身的利益。”
“自身的利益?”
李奕軒想了一下,然后說道:
“血汗工廠對于后進國家來說,是他們發展的一個捷徑。
畢竟對于他們而言,廉價的勞動力是他們唯一的優勢,如果提升勞工權益的話,那么勢必會降低其產品的競爭力。”
無論你站在什么樣的立場都必須要承認一點,就是血汗工廠對于落后國家來說,確實是其發展過程之中的“靈丹妙藥”。
對于既沒有技術優勢也沒有資金優勢的落后國家來說,它能夠依靠什么呢?
就是人。
依靠足夠廉價的勞動力來提高本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。
所以,這是他們發展的捷徑。
日本也好,韓國也罷亞洲四小龍他們都是通過接受國際產業轉移,充當血汗工廠換取的發展上的第一桶金。
有了這個第一桶金之后,他們才一點點的實現了后來的大發展。
簡單的分析了一下,然后李奕軒說道:
“這樣一來,韓國的發展速度自然受到了影響。至少是在一定程度上。”
微微點了點頭,李毅安說道:
“韓國的優勢是廉價的勞動力,這是很多后進國家最大的優勢所在。這也就意味著他們必須要對勞工極盡壓榨,才能夠保持這一優勢,從而通過出口廉價產品獲得發展所需要的原始積累。”
在另一個世界,無論是日本,韓國的崛起,還是亞洲四小龍或者后來的東大,其崛起的路徑基本上都是如此。
而現在,李毅安就是想要借助韓國的這一事件,幫助韓國人改變他們的生活。
這是在做好事嗎?
當然不是!
而是為了限制后進國家的發展——讓他們不可能通過血汗工廠去完成積累。
讓他們不得不把大量的資金用于勞工權益的改善。
讓他們不可能在短期內通過血汗工廠完成積累。
“條件良好的勞動環境,8個小時工作制,雙休日,勞工的社會保障——養老,失業保險,醫療保險……”
李毅安說著這些的基本的保障之后又說到:
“我們要讓韓國的勞工享受到這些待遇,只有如此才能夠改善他們的生活。”
這是為了韓國人的生活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