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不是及早醒悟,而是為了利益!”
在官邸的書房之中,看著照片中渾身是火的青年,有時候命運就是如此的神奇。
原本照片上的這個年輕人應該是在5年之前,以生命為代價推動了韓國勞工權益的改善。
但是事情卻發生了一些變化,5年前他沒有做,但是今年他卻這么做了。
正像另一個世界一樣,他的死震驚了整個韓國。
先是漢城大學法學院的100多名學生成立了“mq守護學生聯盟準備委員會”,宣布將以漢城大學法學院學生的名義為全泰壹舉行葬禮,并獲得了母親李小仙的許可。
以此為開端,延世大學、高麗大學、梨花女子大學等多所學校爆發了抗議活動,漢城大學甚至被勒令停課。譴責經濟開發所造成的野蠻勞動現實,而且,這一活動很快蔓延到宗教界和知識分子社會。
“可以肯定的是,在未來的幾年之中,韓國的勞工環境必定會因此而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改變。但是……”
放下手中的照片,李毅安說道。
“因為我們的介入,他們可以走的更快一些。”
聽著父親的決定,李奕軒的神情中流露出了一些疑惑。
“可是,父親,我記得你曾經說過,我們不應該以一種高高在上的心態去指責他們,給他們充分的空間讓其自由發展。
而不是讓其亦步亦趨的,按照我們的想法治理國家。現在我們介入這個問題的話,會不會違背這一原則呢?”
“這并不違背這個原則。”
李毅安搖了搖頭,然后說道:
“我之所以主張給予這些國家充分的自由,是為了發展的多樣性。只有有了這種多樣性才會擁有未來,這就是蘇聯體制和北約體制最大的區別。
莫斯科恨不得把東歐所有國家都變成他的附庸國,讓其執行莫斯科,執行克里姆林宮的意志。
他們所有的發展都是受其控制和規劃的。完全沒有任何自主性。這不僅會激起東歐國家的不滿,同樣也會導致其經濟以及其他各個領域的僵化。
而相比之下,美國和西歐國家,即便是建立了北約體制,但也僅僅只是在軍事上合作而已,而并沒有犧牲自身的自主權,所以,他們可以在各個領域內自行試錯,自行發展。
如此才有了政治以及經濟上的活力,而不會像東歐一樣因為莫斯科的一條指令,讓整個華約國家都走向歪路。”
在另一個世界,關于華約國家失敗的研究實在是太多了,而且核心就是蘇聯始終把華約國家當成其衛星國附庸國。正是在這種模式下,整個東歐都像蘇聯一樣陷入了體制性的僵化之中。
而北約呢?
又太過松散了。
松散到,美國那個帶頭大哥,在沒有蘇聯威脅的之后,說話直接變成了放庇,甚至就連北約到最后都名存實亡了。
不過,最后感謝克里姆林宮的那位,通過發動一場“阻止北約擴張”戰爭,成功的把北約那頭僵尸給原地復活了不說,還讓原本馬放南山的西歐各國重拾武裝化。
只能說,這個世界有時候,真的很神奇。
但無論多么神奇,北約作為一個松散聯盟,卻是鐵一般的事實。
現在的北約之所以沒有暴露出這個問題,最核心的原因是因為蘇聯的威脅,因為蘇聯的威脅,讓北約各國不得不團結一致,畢竟,蘇聯一打過來,他們就是第一戰場,就是戰爭的最前沿。
所以,北約各國才會團結在美國的指揮下,以集體防御的方式,維護各國的安全,讓蘇聯投鼠忌器。
但是蘇聯一解體,北約這個松散聯盟的就立即顯現出了什么是“塑料姐妹情”,什么是散裝。
所以,在吸取這個教訓的基礎上,李易安更傾向于在未來建立類似歐盟的機制。
各個國家既有充分的自主權,但是又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歐盟的控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