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元節時初測明珠出海,當日還言,珠升有止時先貴后衰運。
可如今太祝再測周元,卻發現宛若目視大日,未見星象已被刺目之光閃花了眼,再見天地已是重影疊疊。
這很好,是他肉眼凡胎測不出,而非果老星宗的傳承有問題。
“走吧,今日之后老夫定能清閑幾日。”
說話間,老太祝振奮精神想著壁門石柱大步走去,卻因眾弟子疾呼止步,而嘆其心性不穩過分求真。
“你們啊,還是太年輕,世間真意千百萬,豈能件件去求真···”
砰!
腦殼與石柱相撞的瞬間,老太祝不僅破了高人之風,也明白了眾弟子為何喚他止步。
這一瞬間,老太祝心中思緒急速翻轉,不等眾弟子圍上前來,他便手扶石柱故作平靜道。
“你們看,事事求真就像這以頭抵柱,見其形而不多、觸其質才思悔。
如此怎能行走世間不傷身,常伴平安與順遂。”
“我等多謝老師教誨。”
眾弟子雖然不知老師為何以傷身之法教育他們,但他們極為敬佩老師親身示范的德行,趕忙躬身敬拜。
誰知下一刻,老太祝突然虛空抬腿形似跨越門檻,但到門檻所在處又正步前行,瞬間撲過了壁門,與那白石道撞了個滿懷。
見此眾弟子急忙圍上,手忙腳亂扶起老師時還不忘開口請教。
“老師,這又是什么道理?
難道是過分求真門檻高,稍有不慎便摔跤。”
“···,蠢貨,老夫這是被風沙迷了眼,方才栽一大跟斗。”
此言一出眾弟子頓有所悟,各個忍著笑意,說什么老師靠右行小心有臺階,莫向左邊去那里是門墻。
老太祝一時花了眼,終是失了幾分風度,也獲得了前呼后擁的待遇。
不知情的守衛見此,還以為老太祝年事已高,需要弟子攙扶才能行走,為此不由生出陣陣敬意。
“老太祝身體如此不適,還要親自迎接靖安侯,真是實誠人啊。
趕明兒,我也求他幫我算算運勢,想來他這等實誠人定不會嫌我職小。”
老太祝不知他都衰跟斗了,還有人惦記他。
等他的費了一番功夫,踩著玉階與幾位弟子的腳掌攀上明神臺,抵達五德殿后,又一次透過重影看到了周元。
回想這一路眾弟子的竊笑與腳下時軟時硬的感觸,他不由在心中嘆了一句。
“年節時的少年郎多好,現在咋還不能看了。”
當老太祝入座打量周元時,殿中百官也在打量他。
只此一眼,他們便知道老太祝盡力了,不然不會如此狼狽,更不會舉起酒杯迎九卿太常,而非新晉靖安侯。
其弟子小心拉扯其衣袖,為其調整了一下角度,方才酒盞對正主,殿內盡歡笑。
“哈哈···,看來太祝是累壞了,往后倒也不必如此苛責自己。
來,諸君滿飲此杯,共賀靖安侯名滿天下、道法有成。”
隨著一杯酒水入腹,老太祝方才定下心神。
遂自嘲一句,祖師只言測星象,沒說星耀之光會刺目。
老太祝一時花了眼,可殿中眾人誰又不是一時花了眼,這其中包括魏皇,也包括岐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