辰時末宋玉枝開始忙碌,先去李家報到。
那李家媳婦已經跟周氏很相熟了,平日里時常跟周氏請教針線。已然把宋玉枝當成自家晚輩瞧。
見了面,兩人互相道了新年好,李家媳婦把她這新衣裳好一通夸,而后就引著她去灶房。
這幾日的上門烹飪,說來比在家等客人上門取菜要麻煩一些,畢竟一家一家跑過去也要時間。
但宋玉枝不用自己提供食材和柴火、調料了,相等于用時間去交換多換幾文錢。
而對于客人來說,雖然需要多負擔一些,但銀錢方面還是二十文,卻可以按著自家人的忌口、選擇自己想要的大菜。
說起來也是雙贏的事兒。
像眼下李家媳婦這般,她家孩子實在太小,才兩三歲大,上頭的老人又已經老邁到有些糊涂,如何都不放心讓他們吃魚的,她便只讓宋玉枝做個旁的肉菜。
宋玉枝看她家灶房里有五花肉、板栗和冰糖,便準備做個板栗紅燒肉。
她把五花肉入冷水下鍋,煮到水開后撈出洗凈,切成大小一致的方塊。
接著調整火勢,在鍋中放入冰糖炒出糖色,下五花肉快速翻炒上色,再料酒和姜蒜炒香,最后將板栗放入,倒入開水沒過所有食材,開始慢慢燜煮。
最一步燜煮得半個多時辰,宋玉枝自然沒時間在這兒守著,只交代了出鍋的時間。
聞著濃郁勾人的肉香和板栗香,李家媳婦就知道這菜錯不了,爽快地給了說好的二十文工錢。
接著是第二家、第三家……
正午時分,宋玉枝揣著六十文錢回到了家里。
進門就看到趙大娘正坐在堂屋里。
“大娘新年好!”宋玉枝一陣驚喜,腳步輕快地進了屋,脆生生地給趙大娘拜過了年,又有些無奈的道:“說來都是晚輩去給長輩拜年,偏您不肯透露住哪里。倒讓您來瞧我們了!您什么時候過來的,怎么不讓弟弟去給我送個信兒?”
趙大娘先把宋玉枝從頭到腳一通打量,怎么看她都只覺得看不夠似的,又不以為意地笑道:“小地方哪里講究那些虛禮?再者我家現下住著的那小村子又遠又破敗,可舍不得讓我們枝枝這樣如花似玉的小姑娘過去!再者我出門的時候耽擱了一陣,也是剛來,沒等多久。”
說著話,趙大娘又拿出兩個紅封,一手遞給宋知遠,一手遞給宋玉枝,“沒放幾文錢,就圖個好意頭!”
這要是擱別家,小孩一見到大人給的壓歲錢早就上趕著去拿了。
現下宋知遠卻不動,只轉頭看著自家姐姐。
趙大娘好笑地輕拍他的后背,說:“小東西看你姐姐干啥?大娘給的就收下,我看你姐姐敢不敢不要?!”
她都這么說了,宋玉枝也不好推拒,就和弟弟一道收了紅包。
周氏給趙大娘沏了高末過來,奇怪道:“趙姐姐怎么沒把您兒子一道帶來?這壓歲錢總歸得兩家有來有往才是。現下我給您家孩子的壓歲錢只能讓您轉交了。”
趙大娘道:“不管他,他也是個閑不住的。看今日天氣好,又帶著家當上山去了。天黑前才回來。我想著他來你家也不方便,便由他去了。他都二十幾歲的人了,要啥壓歲錢?!”
這話一聽就知道后半句才是真,是趙大娘母子想著宋家孤兒寡母的,她帶著個已經成年的兒子登門不大方便,這才只自己過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