趙大娘還是不大理解周氏的滿腹擔心。
看周氏哭得更厲害,她只能試探著問:“可是擔心那幾十兩外債?”
所謂幾十兩外債,也就是一家三口的戶籍銀錢。
若戶籍的事情解決了,自家能像普通人家一樣,在半年的時間內開始為女兒相看親事,不至于像現在這般令人發愁。
陰差陽錯的,趙大娘還真是說到了點子上。
周氏點頭默認了。
這倒確實是一樁難事,宋家的缺了頂梁柱的男人,外頭還欠著那么些銀錢。
盡管趙大娘是覺得宋玉枝千好萬好,但是現下談婚論嫁看的都是雙方的條件,哪里有人家能毫不在意這些?
除非是……
趙大娘的眼睛猛然一亮,但她張了張嘴,又有些不好意思地把話咽了回去。
周氏自己把眼淚擦了,看她這樣欲言又止地,同樣詢問起來。
趙大娘道:“我是個憋不住話的直腸子,我就跟妹子直說了。若妹子覺得我唐突,盡管罵我……”
周氏拉著趙大娘的手拍了拍,“我都當著您的面哭了,就是沒把姐姐當外人。咱們姐妹說體己話,你有話只管說。”
趙大娘這才接著說道:“也不是旁的,就是我家兒子,他剛過了二十三的生辰,也未曾婚配。不過他絕對不是有什么問題,而是早年和我在外頭漂泊,還因為一些事兒受過傷,養了好幾年……當然我這也不是想趁人之危,就想著既然遇上了,我又實在喜歡枝枝,怎么也得為我家兒子爭取一個機會。成了,那自然是天大的好事!咱們兩家從此就是一家,也不讓枝枝嫁到別人家看人臉色。若不成,反正就咱們兩家知道,怎么都不會影響了咱們枝枝的聲譽。”
這話說了,周氏認真思考了一陣。
若是那催婚令真的下來了,那自家閨女總歸要開始相看親事了。
既然都要相看,為何不給趙大娘的兒子一個機會?
自家來了豐州城三個月,相處最多的除了隔壁的張家人,也就是趙大娘了。
兩家同樣是外來的孤兒寡母,周氏當然不會嫌趙家的境遇。
難得的是趙大娘已然把宋玉枝當成半個親閨女,若真的成了,她的枝枝也不用去別人家過活。不用擔心她受了什么委屈。
幾番思索之后,周氏道:“早些我同枝枝提過這個,說等安頓好了,也該考慮她的終身大事。她當時就一副不大想多說的模樣。我怕直接和她提了,她會一口回絕……”
趙大娘點頭,“我那兒子也嘴硬的很,之前也和我說不想成家。枝枝是女兒家,面皮薄,那自然不好直接說。而且你們只同我相熟,還未見過我家兒子呢!妹子不妨先自己瞧一瞧……”
丈母娘看女婿,若是能看上,那這樁親事才可以細談下去。
況且那朝廷的催婚令也未必是真的下來了。
直接把相看親事抬到明面上,終歸是操之過急。
說周氏心中熨帖地拉上趙大娘的手。
宋玉枝從外頭回到家,就看到周氏正跟趙大娘頭碰頭說話。
周氏的眼眶紅紅的,看著又是才剛哭過的模樣。
宋玉枝知道親娘還是在替自己操心,不禁心中一嘆,然后故作輕快地笑道:“娘和大娘說什么悄悄話呢?能不能也說給我聽聽?”
趙大娘和周氏對視一眼,二人心照不宣地笑了笑。
趙大娘笑道:“沒啥,就是你托我問的固定攤位有眉目了……”
她把固定攤位的事兒復述了一遍。
宋玉枝喜出望外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