趙大娘立刻站起身出屋,走到院子里,她看到了正和沈遇搭話的潘巧兒。
不久之前趙大娘才在巷子口見過潘巧兒落荒而逃的背影,一眼就認出了她。
沈遇并不回答潘巧兒的話,只是禮貌疏離地微微頷首,算是打過招呼。
趙大娘不能對姑娘家如何,只是狠狠瞪了神色如常的自家兒子一眼——
兒子什么的,果然就是沒有閨女省心!
這才剛來清水巷幾趟啊,就這么不閑著。
這要是調轉過來,枝枝是她的閨女,她可不放心把寶貝閨女嫁給這樣的臭小子!
沈遇也是無辜,他只是站在宋家院子里,是潘家姑娘主動來和他說話的。
他一個大男人總不能讓人瞧幾眼就羞得躲起來。
而且人家潘姑娘這次既沒遞帕子,又沒影響他干活,只是打了個招呼寒暄一二,他總不能在宋家的地頭對著人家的客人擺臉子。
母子倆眉眼打著機鋒。
潘巧兒并不見怪,反正也不是第一次被沈遇拒之于千里之外了。
這次還算好的呢,青年起碼沒給她臉色看。
是不是說明他已經被她打動了呢?
她便還是笑盈盈地看著沈遇。
那頭潘大嬸也從女兒那耐人尋味的態度里察覺了不尋常的地方。
她心中一邊責怪女兒主意大,一邊又難免想到:難怪女兒連自家的秀才表哥都看不上,眼前的青年正樣貌出眾,身材健壯,一看就是能支撐門戶的好兒郎,對比之下,文弱的秀才郎都被比成了瘦麻桿了!
說起來,趙家那孤兒寡母的窮苦人家,確實是更適合招上門女婿。
但眼下這情形,人家似乎是并未瞧上自家女兒。
潘大嬸心中思緒良多,面上卻也不顯,笑著看向趙大娘,“這是您家的兒子吧?”
趙大娘客氣道:“是啊,兒子不成器,讓你見笑了。”
潘大嬸:“您太謙虛了,您家兒子這么周正,您真是好福氣。”
這時宋玉枝裝好了潘家預定的元宵從灶房出了來。
氣氛有些怪異,宋玉枝只作不覺,將食盒遞給潘大嬸。
“一共五十顆,都裝在里頭了。您清點一番。”
潘大嬸笑著說不用,“遠親還不如近鄰呢,街里街坊住著,我還能不相信小娘子的為人?”
說著潘大嬸就給出了二十五文錢。
做生意還是得明算賬,當面不點清楚,回頭短缺了說不清。
宋玉枝收過銅錢后就繼續勸道:“大嬸還是點一點吧,而且我方才聽您說這是要送去給親戚的,清點的時候也順帶看看裝的怎么樣,別給擠壓磕碰了。”
“好,那我就點上一點。”
潘大嬸說著就掀開食盒里頭的一層,只見里頭的圓滾滾的元宵白白胖胖,十分喜人。
更周到的是,宋玉枝不只在里頭多撒了糯米粉,每顆中間還都用一層薄薄的油紙相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