潘巧兒還真沒猜錯。
原來昨日晚些時候,何家大嬸和她侄媳婦許氏又來了宋家小院一趟,詢問宋玉枝關于喜宴考慮的咋樣了?
對方的誠意展現到了極致,宋玉枝看向周氏。
周氏還未表態,趙大娘道:“就按著咱們說好的來,反正我和我家遇兒都閑著呢!我們娘兒倆陪著枝枝走上一趟。”
兩家很有可能要成為一家人,確實沒必要再客氣下去,周氏便也點了頭。
如此這便說定了。
只沒成想,趙大娘昨日實在太開懷,夜間買了一盞冷酒,對著月亮祭奠沈家父母。
到了今晨,她便有些頭疼腦熱的,似乎是感染了風寒。
風寒感冒在現代那絕對不算什么大病,眼下這個時代卻可能要了人的性命。
尤其豐州城的藥價還貴的離譜!
晨間趙大娘還想掙扎著起身,宋玉枝和周氏一道去看她,自然都勸她休息。
趙大娘想著人家大喜日子請人上門做工,自己病懨懨的也確實不合適,便沒再堅持,只把沈遇拉到一邊,嘀嘀咕咕叮囑了他好幾句,讓他一定得看顧好宋玉枝云云。
周氏同樣有些擔心,說:“不然我和你們一道去?”
那會兒宋玉枝正在自家衣柜前換衣裳,她把周氏給做的粉藍小襖換下來了,又穿上了流放路上的大黑襖子。
至于發髻她倒是沒動,畢竟現下凍瘡褪去,她又在家門口做了半個月的工,人也白凈豐腴了一些,再梳成男子發髻便猶如掩耳盜鈴了。
換好了衣裳,宋玉枝又把上次做刀削面的鋒利鐵片貼身放好。
都拾掇好了,宋玉枝才道:“村里不知道是什么情況,娘去了還得麻煩沈大哥多看顧一個。而且趙大娘病著,一個人在家也實在不方便。您還是在家照看著她,若她發起了熱,一定得請大夫。”
周氏看她萬事都有成算的模樣便也沒再堅持什么。
時間緊張,宋玉枝收拾妥當后就和沈遇碰了頭,兩人一道趕在城門剛開的時候出了城。
主家所在的村落就叫曾家村,坐落在城南的南山附近。
按著宋玉枝的步速,大概要走一兩個時辰。
城中倒是有租賃驢車的車行,但是租金并不便宜,一里地就得三文錢,或者直接按天算,一天一百文錢。
宋玉枝這趟“出差”攏共就五百文工錢,還想著分一些給同行充當幫廚的沈遇,自然不舍得這個銀錢。
也是運道好,二人剛出城就遇到了順路的牛車。
牛車是農人的代步工具,在一眾村落和城鎮之間往返。
它的價格就便宜多了,去曾家村附近也不過只要四文錢一個人。
宋玉枝剛掏出八文錢,沈遇就說不用。
“你自己坐,我跟在旁邊走著就好。”
牛車走的并不快,車上還有其他人,大多都是體力上欠缺些、走不得遠路的女子。
身形壯碩的沈遇坐上來也確實有些不方便。
宋玉枝便只付了自己的銀錢坐上牛車。
車上有幾個愛打趣說笑的婦人,很快就和宋玉枝攀談起來。
“小娘子這是和夫婿去哪里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