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前宋玉枝還在流動攤位上,那每日要繳納的攤位費其實也能說是人頭費。
每多一個人,就得多交一份銀錢。十歲以下的孩子只能當半個大人用,但多少也得交點。
固定攤位則不用,它的攤位費本就比一般的攤位貴出一倍了。
只要自家攤位上能塞得下,隨主家帶多少伙計。
很多時候人一多,反而影響小攤子上進客人,盈虧自負!
宋知遠是早就想跟著宋玉枝去碼頭上幫忙的。
現下天氣也暖和了,固定攤位的環境又比之前好了不少,還不用另外交銀錢,宋玉枝就答應把他帶去。
但也事先說好跟小家伙說好,千萬不能亂跑——雖然碼頭出入都有官差把守,但不怕一萬就怕萬一!
而周氏,年前有余錢的家家戶戶都想著置辦新衣或者給親戚送東西,周氏三不五時都能接到訂單幫補家用。
現在開了年,普通人家又恢復到了一個銅板恨不能掰成兩瓣花的模樣,自然不會輕易舍出銀錢請外人裁衣裳,所以她還一單都沒接到過。
她便也跟著一道去看看有什么能幫忙的。
至于沈遇,雖然他算是幾人里干體力活最厲害的,但固定攤子上有三大一小了,自然用不上再多一個人了。
宋玉枝也確實出不起再請一個人的工錢了。
他今日就準備去牙行那兒看看哪里招工,若遇不上則還能去有些淵源的柴炭行老黑掌柜那兒當力工,一天怎么也能有幾十文錢進項,不需要人擔心。
春天的日頭出來的早,宋玉枝趕在天亮前到了準備好了老幾樣,五十個半葷包子,五十個素包子,五十個鹵下水夾饃,一大鍋豬骨頭湯。
趙大娘和周氏幫著把食材抬到推車上。
三大一小推著推車出了門。
這人一多,個個又都是自家人,不會偷奸耍滑的,合力推一個滿滿當當的推車那真是小菜一碟。
一行人來到碼頭的時候,正好天光大亮。
碼頭上還是風大,但初春的風和冬日里的寒風不能相提并論,宋玉枝等人都還是穿的冬衣,便也不會覺得冷,反而覺得呼吸都暢快了幾分。
等到了那木板槅扇的固定攤位上,那一點風更是被擋在了外頭。
“好多的人,好多的船啊!”宋知遠正是看什么都新鮮的時候,前頭雖然跟著親娘、姐姐來打掃過衛生,但那會兒正是年頭上,碼頭上冷清極了,和現在人頭聳動的景象判若兩地。
宋玉枝同樣心情大好,人多船多那自然就代表生意進項多!
她把小推車在攤子前停穩,趙大娘立刻幫忙開始吆喝:
“包子,好吃的包子誒!半肉的兩文,素餡的一文!還有香噴噴的鹵下水和面條誒!”
這攤子終歸門臉小,門口停了推車和站了兩個人之后,便只留下一個過人的通道。
周氏沒往門口去,提著木桶去打了水,回來擦擦洗洗——
雖然幾日前一家子才來仔細清掃過,但這里終歸是個簡易木板房,四處透風的地方多了去了。
才過了這么幾天,里外已經又是一層浮灰。
宋知遠就跟著親娘一道到處擦擦洗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