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段小插曲后,趁著菜還熱,宋玉枝張羅著眾人落座動筷。
周氏和趙大娘他們素來知道宋玉枝手藝好,但都是第一次吃她正經做的海鮮,再次被驚艷了一把。
海鮮得慢慢品著吃,眾人吃得暢快,便接著說起話來。
宋知遠不忘給自家姐姐吹彩虹屁:“姐姐做啥都這么好吃,怪不得那位王公子給姐姐金子結賬。也怪不得隔壁的胖嬸嫉妒姐姐。”
提到這個,趙大娘接話道:“那胖嬸套了你的經歷弄出來一個黃金清蒸魚,今日都忽悠了那么些客人登門。枝枝你后頭是什么想法,要不要做海味?”
剛才宋玉枝說自己在想事情所以才沒注意到沈遇來了,想的就是這樁事兒了。
她想了想說:“近來在碼頭上活動的多,我已經打聽過,像咱們桌上這海鱸魚,按著斤兩賣的,三斤重的就得將近四十文錢。這價格對比內陸來說,是真的很便宜了。但若是按著這個進價,再除去所需要的柴炭和調料,至少得賣到五六十文錢,才能確保有些個賺頭。”
趙大娘接口:“五六十文跟別家比是沒啥優勢,但你手藝好,也就是咱們現下在碼頭上,要是在城里的酒樓食肆里,一道要個上百文,也是應該的。”
宋玉枝一邊拆螃蟹,一邊笑著看了趙大娘一眼,“咱們現在是只做早午兩市,一般吃過午飯就回,趁著下午晌碼頭上菜價便宜的時候買菜,來日早上就在隔壁買肉,采買方面沒花什么工夫,黃昏前就能在家歇著,吃過夕食便能上床睡覺了。若是買魚,要么是天剛亮那會兒就得在碼頭接貨,要么是等傍晚回來的漁船,提前買魚在家養著……”
概括來說,一開始換到固定攤位上,宋玉枝沒想著做海鮮,是本錢不夠。
經過這么幾天,她手里的流動資金多了起來。但時間方面又不夠了。
畢竟現下蓋澆飯賣的這么好,總不能把這個品類給砍了。
人家胖嬸和老劉頭能忙的過來,那是家里還有兒子、兒媳婦在做幕后工作。
現下他們三大一小,忙完了生意,回來還得料理各自家里的事務。
顯然時間上騰挪不開。
趙大娘張了張嘴,想說她可以去幫忙買魚。
不過他們母子從前也是生活在內陸的人,雖然比宋玉枝他們早來豐州城幾個月,可過去一直在為生計奔忙,根本沒學過怎么挑魚選魚。
這方面水深的很,食材又是根本。
這要是好心辦了壞事,不還得宋玉枝這攤主本人想法子補救?
說來宋玉枝才是最忙的人,縱然有趙大娘和家里人幫忙,也都是打下手,幫著洗洗菜、燒燒火之類的。
忙了幾個月生意了,宋玉枝現下也只是不那么皮包骨了,人還是跟豐腴兩個字不搭邊。
周氏自然是最要緊女兒身體的人。
她開口道:“那就先不做了。反正咱們枝枝往后要開鋪子的,等在城里的時候,再想這個也不遲。”
宋玉枝點頭,“對,說來還是攤子小了,再容不下多一個伙計幫工。等回頭開了鋪子,多雇人來幫忙就好了。”
趙大娘同樣對宋玉枝有信心,便也跟著笑道:“那敢情好,到時候也不讓遇兒去別家做工了,就在枝枝你手底下干活。”
說著話,宋玉枝手里的螃蟹也剝好了。
趙大娘按著人數留的大螃蟹,正好一人一只。
宋玉枝把拆出來的蟹黃蟹肉先給了自家親娘,而后說給趙大娘也拆一個。
家里沒有趁手的蟹八件,她純靠一根竹簽子和一把剪刀,很多時候還得上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