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份清單列的清楚又詳細,某某人要多少斤,大概什么時候要之類的,都很明白。
最前頭,只是一些一二斤的小數目,二三十人下單,加起來在五十斤左右。
但最后有一筆數目卻很大,一下子就要了五十斤。
應該就是沈遇說的那柴炭行的東家要的了。
加起來一百斤的吃食,若是別的,這么大的量,宋玉枝少不得要思量一下,能不能負擔的起這么大的工作量。
但這個麻辣小魚干對她而言,步驟實在是簡單。
清洗的部分可以全家上陣,后頭她只要負責煎制和炒香花椒、干辣椒調味。
加上清單上頭的期限也放得很寬,最近的也只說一旬之內做好送去就成,宋玉枝便不用擔心完不成了,由衷地感謝道:“沈大哥有心了!”
沈遇抿唇笑了笑,“你不怪我自作主張就好。你若是能確定能做,那么就把定價告訴我。明后日我休沐,也要回鋪子一趟,到時候跟他們提一句。”
在沈遇說話之前,宋玉枝其實腦子里已經盤算起了怎么定價。
小魚干她買的時候是兩文錢一斤,若是買的多,想來應該能把價格壓低一些。
花椒和干辣椒不便宜,但恰恰是因為這些東西不便宜,現在普通的百姓很少有能吃辣的,這兩樣東西用量都不算大。
再算上柴炭和油、調料,一斤小魚干的初始成本大概在五文錢左右。
柴炭行的東家自然是不缺銀錢的,早先宋玉枝和老黑打過交道。
那次她辨認出了在野菜湯里的白毒傘,幫了老黑好大的忙。
回城的路上,老黑有心招攬宋玉枝當柴炭行的長工,說了不少那邊的事兒。
據他說別看他們張記門面不大,東家卻很有門路,秋冬生意好的時候,一天銷出去幾百斤柴炭也是有的。
就算到了春夏淡季,炭賣的少了,但柴卻是家家戶戶都必須用的,一日上百斤柴火也不愁賣。
東家雖然有些摳門,但并不算黑心,工錢十分公道,普通伙計一個月也有一兩銀子,逢年過節另外還有紅封。
在山里的時候,東家還管伙計的吃喝,同時也不拘束伙計在休息的時候,干些別的活兒,例如用柴炭行的家伙什,順帶燒一點自家要用的炭,砍一些自家用的柴……
若是像宋玉枝這樣機靈又熟悉山林的,工錢肯定不止那么多。
那會兒宋玉枝身上雖然還沒有正經活計,也確實缺錢,可她到底是女子,干不來那些個體力活兒,加上她也稱不上多熟悉山林——她只是對能吃的山貨多幾分了解罷了。
便婉拒了老黑的好意。
現在想那話的意思,柴炭行生意紅火,東家肯定是不缺銀錢的。
伙計們則也有一兩銀子往上的工錢,日常吃喝還都由東家包了。
他們自然是比碼頭上的客人,手頭寬裕不少的。
宋玉枝思索了半晌,問說:“我想定十文錢一斤,沈大哥覺得如何?會不會太貴?”
生意方面,宋玉枝之前是從來不和人商量的,周氏和宋知遠都聽她這一家之主的。
但這次到底是沈遇幫著弄來的訂單,客戶還都是他老板和同事。
若是他覺得定價高了,宋玉枝也可以稍微降一些,反正多有多賺,少有少賺的。
說起來,沈遇還見過她做買賣的模樣,只是時常聽趙大娘夸宋玉枝年紀雖小卻有成算,一肚子的生意經,來日肯定不止支個攤子討生活云云。
她夸宋玉枝的話太多了,在她嘴里,宋玉枝簡直是天底下最最完美的姑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