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閑漢就是佩服李貴讀過書,腦子比一般人活絡,才一早就甘心跟在李貴身邊的。
看李貴這么老神在在的,閑漢松了口氣,笑道:“貴哥不急,那我也不瞎著急了。我就是還有些擔心,貴哥前頭把城里大酒樓的關系,透漏給那小娘子了。她看著像是也讀過書的,還知道什么律法。若是拿那件事當筏子……”
聽他這么說,李貴笑得就更厲害了。
那會兒他和宋玉枝才第一次碰面,完全談不上是一條船的人。
他又不是傻子,怎么可能上去就跟宋玉枝交底呢?
他城里的門路倒還有些,卻不是什么大酒樓的二廚,就還是城里富戶的下人的關系。
可別小看那些個家奴,雖不是自由人,在律法上只算是賤民。
但不少人手頭都頗有權利,一些管灶上事務的,隔三差五就會偷一些食材變賣。
反正對上就報說菜在夏日里不經放,爛了壞了。
這種背著主家、眛點東西的操作,在大戶人家太常見了。
只要不鬧的太過分,層層下人都會幫忙互相掩護,主家根本發現不了!
當然了,一家富戶里頭偷出來的食材,自然是不能跟頗具規模的大酒樓相提并論的。
但前頭他部署那么久也不是白部署的,聯絡的不止一家。
幾家富戶加起來,差不多能夠支撐一個攤檔運作。
那天宋玉枝沒應下,他轉頭就借著幫人跑腿的名頭,把那批偷出來的食材,另外散給別人家賣掉了。
還有,他當天小攤檔上就雙方人馬,再沒有旁人可作證,他透露的又是假消息,他不怕宋玉枝不查,反而還希望宋玉枝揪著這個不放呢!
等宋玉枝查來查去,都查不到什么有用的信息。
要么就只能低下頭顱,來主動來談合作。
到時候他就會想法子,在宋玉枝身上好好多刮一點油水。
要么,就是宋玉枝為了找他的罪證,分散了精力,越發阻擋不住生意下滑——要知道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,顧得了一頭,另一頭自然會怠慢一些。
到時候碼頭上其他商戶看到了宋玉枝家的慘狀,便越發不敢開罪他。
不說任他予取予求,只說他稍微把那個茶水費,稍微上漲個一文錢,總歸是沒人敢置喙的!
這么想想,李貴自然越發優哉游哉,翹著二郎腿哼起了小調。
然而注定要讓李貴失望了。
宋玉枝還沒有傻到那個份兒上,在跟先前跟包打聽詢問李貴城里的親戚,而沒有得到結果后。
她就已經知道李貴同她說的那些話摻了假,自然也就不會再在這上頭浪費心力。
她要做的,是另辟蹊徑,開出一條時下人根本想不出的路來!
轉機就發生在端午節前。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