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你也太客氣了。剛皮小子們回來,說在碼頭上吃了你家的湯水,我這心里就怪過意不去的,怎么還特特給我們送?”
“是呀,小娘子的湯水都是要賣銀錢的,這哪里好意思?”
宋玉枝不以為意地笑了笑,又詢問張嬸子家里湯碗擺在哪里?她好給大伙兒分綠豆湯。
張大嬸往宋玉枝手里塞了一小碗切好的西瓜,把她按在條凳上坐下,讓她休息,說自個兒來盛湯就好。
宋玉枝也不同張嬸子客氣,捧起西瓜吃了起來。
說起來這還是宋玉枝穿越之后,第一次吃西瓜。
上輩子夏日里隨處可見的水果,一般也不過一塊錢左右一斤。
若是遇上瓜農開著卡車,進城甩賣,那么單價幾毛錢也很常見。
在眼下這個時代,西瓜卻是稀罕物,
近來生意難做,宋玉枝就還沒舍得給自己買過。
當然也不止她這般,像現在屋子里有八九個婦人,西瓜卻攏共只裝了兩個小碗。
可見她們也是舍不得買整個兒西瓜吃的,不過是集資買了小半個,嘗嘗鮮罷了。
時下的西瓜還遠不如后世的那般甜,不過事先應該是用井水湃過,在這炎炎夏日里吃上一口,清香甘甜的汁水在口中炸開,已然是一種享受!
宋玉枝吃了兩小塊,就把小碗原樣放了回去。
那會兒張嬸子已經把綠豆湯盛了出來,分給大家喝。
宋玉枝特特送來上門的,且她的手藝又確實沒得挑,大伙兒喝過,真心實意地夸贊了一番。
張大嬸還笑道:“難怪栓子那小子回來后,非說你家的湯水和自個兒家里熬的不同!趕明兒我也試試你跟他說的那妙招。”
一陣寒暄過后,宋玉枝就開始說明自己的來意。
聽宋玉枝想雇自家的小子干活兒,眾人紛紛停了手里的伙計,連牌桌上的幾人,也都不約而同地把牌扣上了。
酷暑影響的絕對不只是碼頭上的商戶攤販,各行各業都有所波及。
旁人家先不說,就說張家,往常也算是小有余錢,又寶貝家里的孩子,頓頓都得給他們開葷打牙祭。
近日生意難做,張家別說是頓頓吃肉了,就是張栓子他們出門,張嬸子攏共也一人只給了他們一個銅板而已。
屋里其他人的境況也沒好到哪里去,正愁著怎么挨過夏天呢。
宋玉枝十分公道地道:“碼頭上的閑漢幫人配送飯食,一趟收取商戶兩文錢。我這邊也是一樣,按趟數,給孩子們兩文錢。另外還提供一份湯水或者涼粉當點心。”
半大小子,正是有渾身使不完的牛勁兒的時候。
在碼頭上多得不說,跑個三五趟絕對不會喊累。
就像今日張栓子他們從外頭回來,屁股都沒在凳子上坐熱乎,現下已經又出去玩了。
粗粗一算,那么孩子們一日至少也能賺個六文錢。
而豐州城里一般的行當,一個大人一日也不過能賺個二三十文錢呢!
有心急的婦人立刻道:“我家狗蛋愿意!小娘子先把他算上!”
其余人也跟著七嘴八舌地應承下來。
宋玉枝卻沒急著統計,接著開始說起自家同李貴等人的交惡經過。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