雖然古代人家孩子多,時下也不講究什么科學養娃,大多孩子都放養著長大的,但當家長的,哪有不寶貝自家孩子的呢?
總該在雇傭之前,把里頭的風險仔細告知才是。
因此宋玉枝把事情經過,拆開了揉碎了,悉數講給了眾人聽。
聽宋玉枝說她跟碼頭上的閑漢頭子徹底撕破了臉,碼頭上若是有閑漢敢跟那李貴對著干,就可能挨教訓,前頭第一個開口應承的狗蛋她娘,又第一個想縮了。
只聽她滿腹糾結地嘟囔道:“小娘子是個買賣人,咋個不懂和氣才能生財的道理嗎?咋個還能跟那閑漢頭子鬧成那樣……”
語氣之中難免帶出了一點怨懟和不滿。
這話一出,宋玉枝尚未應答,張大嬸搶先一步,不贊同地道:“枝枝都說了,是那姓李的看她家風頭盛,想拿她家做筏子,特地開出了嚴苛的條件……你不去怪那姓李的刁漢,還怪她不夠和氣?”
另一個斯斯文文的婦人跟著附和,“是啊。若小娘子有那些個閑漢能用,還另外雇咱家這些個半大孩子作甚?這不是舍近求遠嗎?”
“小娘子是厚道人,這才特地跟我們說清楚。嫂子不好埋怨人家的。”
狗蛋他娘挨了眾人一通說,臉上臊紅地道:“我也沒說啥嘛!這不是擔心孩子為了幾文錢的活計,卻得挨頓打……”
到底都是要好的街坊鄰居,張大嬸沒再接著說她,只是給宋玉枝使了個顏色,讓她別跟狗蛋他娘一般見識。
而后張大嬸又道:“我家三個皮猴兒肯定都是愿意的。枝枝你把他們算上。”
旁人家的孩子具體咋樣,張大嬸不清楚也管不上。
反正自家三個小子,皮歸皮,卻跟宋知遠一樣,打小就知道幫家里干活兒。
三兄弟都做慣了活計,比同齡人高壯不少,配合還很默契,莫說一二個瘦弱的閑漢,便是瘦一點的生豬都能放倒。
張大嬸對碼頭上的治安也很有有信心,不然不會放心讓孩子們組團去玩耍。
更別說還有宋玉枝在那里看顧著——當了半年多的鄰居了,清水巷里再沒有比她更知道宋玉枝為人的。她可不是那種黑心的東家!
張大嬸才不信當幾天短工還能出事!
畢竟跟宋玉枝不對付的只是閑漢,又不是啥心狠手辣的亡命之徒!
宋玉枝拉著張大嬸的手笑了笑,說:“這感情好。栓子他們我最放心不過的。我家攤檔小,本想著雇上十個孩子也就差不多了。若是有了他們三兄弟這樣的能干人,那么少幾個人也無妨……”
先有張大嬸帶了頭,現下再聽宋玉枝這話——攏共雇用名額只有十個,張大嬸家卻已經占了三個名額,宋玉枝還說了可能十個人都不要!
其余幾人又恢復了之前的熱情,開始推銷自家的孩子。
當然了,她們跟宋玉枝,自然不及張大嬸跟她那般相熟。
所以她們也怕光報自家孩子名字,宋玉枝這邊對不上號,便也爭前恐后地開始詳細介紹自家孩子。
宋玉枝記憶力比常人好不少,很快把介紹和本人對了號,也挺巧,他們的孩子正是今日宋玉枝才見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