外頭還是熱得人待不住,宋玉枝就招呼著大伙兒跟自己回小院。
今日的工錢還沒結算給小子們呢。
“去我家吧。”張大嬸笑著說,“我家地方大些。”
近來一眾婦人都在張大嬸家相聚,等聚會結束,張大嬸少不得要收拾一番。
而且招呼這么些人,還得弄些茶水出來招待。
對于她們這樣只在家里做點零碎活計的人來說,這點活計自然稱不上什么。
但擱忙碌了一整個白日的宋玉枝等人身上,就是一種負擔了。
宋玉枝領受了張大嬸的好意,讓趙大娘和周氏先回去休息,笑著挽上張大嬸的胳膊。
其他人自然也沒有什么異議,很快大伙兒都到了張家的堂屋里坐定。
對著宋知遠的小賬本,宋玉枝開始給他們算工錢。
午間三組人都賣出了蓋澆飯,每人都能得到兩文錢。加上賣綠豆湯的一趟,那就是每人四文錢。
另外兩組午間沒有進項,那么就是每人就只有兩文錢。
這種小數目對于現下的宋知遠很是簡單,當即就數出了銅板。
那個飯后主動提出可以帶上綠豆湯,去河沿邊叫賣的小子,小名叫鐵牛。
鐵牛說啥都不肯去接那兩文錢,略顯焦急地說:“宋姐姐,我不要工錢!我午間啥也沒賣出去,還吃了兩個大包子,一大碗綠豆湯。是我覺得虧心,自愿干的!”
有他帶了頭,其余小子跟著應和。
“我也不要工錢!”
“宋姐姐的綠豆湯一碗才賣兩文錢,本來也沒啥多少賺頭!”
“對啊,宋姐姐家的湯水本來也不愁賣,就是我們不干,也都能賣掉。我們也沒幫上啥忙。”
心寬一些的家長,例如張大嬸這樣的,聽說宋玉枝不止給孩子們提供了點心,還另外給了包子當午飯,那也是紛紛開口,跟著說不要這部分工錢。
另一些比較看重銀錢的家長,則沒跟著開口,只對著自家孩子使眼色,一副恨鐵不成鋼的模樣,好像在說“就沒見過把銀錢往外推的傻子!”。
宋玉枝把眾人的反應看在眼里,自然也不會見怪后者那樣的家長。
她挨過窮,那會兒真是一文錢都恨不能掰成兩瓣兒花。
夏日里大伙兒日子都艱難,要不然也不會放自家孩子去給她當散工不是?
何況她本來就沒準備昧下小子們賣綠豆湯的工錢。
真要有那份壞心,她現下也不會開誠布公地提出來了。
“好了都別爭了。”宋玉枝一錘定音,“我家綠豆湯確實前頭日日也能賣完,但是那得在碼頭上守到眼下這個時辰,等收攤回到家都天黑了。有了你們,讓我這會兒都到家了,怎么不算幫了我的大忙呢?”
說著,宋玉枝又正色道:“而且我現在不只是你們的宋姐姐,還是你們的東家。當伙計的,難道不聽東家的話嗎?我可不喜歡不聽話的伙計。”
小子們這才沒接著七嘴八舌爭論下去,按著宋玉枝說的數目,領完了自己的工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