街上人聲鼎沸,即便是五感遠超常人的沈遇,都沒發現樓上有人正關注著自己的動向。
又過了一會子,衙門的文書實在耐不住了——獲勝的龍舟隊需要繞城一周,最后抵達官衙,接受霍知州的當眾嘉獎。
在長纓街耽擱這么久,猴年馬月才能完成這套流程?
他催著衙差把熱情過頭的看客驅趕遠了一些,游街的隊伍這才能繼續緩緩前行。
眼見隊伍消失在街角,吉祥酒樓三樓雅間里,宋玉錦便讓丫鬟把窗戶合上。
回到了桌前坐定,宋玉錦仍覺得不夠,賠著笑臉,殷勤地給上首的王老太太添了些茶水,繼續道:“祖母別同那些沒見識的百姓計較,真是什么阿貓阿狗都趕往咱家貼了,免得跌了咱家的份兒!”
沒錯,此時雅間里坐著的正是數位王家女眷。
自打春日里知道了宋玉錦不堪大用,王老太太冷落了她好一程子。
但宋玉錦并不是孤軍奮戰,后來她求教到了宋老太太跟前。
宋老太太終歸活了一把年歲,還指著嫡親的大孫女幫襯娘家,便指點了宋玉錦幾招,讓她且安分老實下來,每日去給王老太太晨昏定省,也不再在下人面前胡言亂語,更不再提安插宋家人去給王家打理生意……
如是到了現下,王老太太對著宋玉錦才算有了幾分好臉色。
今日王老太太出來瞧游街的熱鬧,也讓她一并同行。
也正是因為當著王老太太的面,宋玉錦這才表現得對吉祥酒樓的聲譽這般上心。
但王老太太并不接話,只是拿起茶盞,不緊不慢地品起茶來。
倒不是她特地當著其他人的面,給孫媳婦難堪。
而是宋玉錦這反應實在有些滑稽。
就像夸一個人容貌好,那就會說他“貌比潘安”。
說一個人才華高,那就會說他“才比子建”。
百姓夸那使出創新手段宣傳的宋記食府,提出吉祥、如意兩家對比。
恰恰證明在百姓心中,他們兩家酒樓的地位是最高的!
這也得虧是自家人面前,要是讓別人聽到,還以為他們吉祥酒樓多容不下同行中的后起之秀呢!
故而王老太太喝完茶,也只是老神在在地用帕子擦拭嘴角,依舊并不去接宋玉錦的話茬。
雅間內氣氛有些尷尬,另一個俏生生的年輕婦人岔開話題道:“這宋記食府此前倒是真未聽說過,還挺巧,跟二嫂娘家的姓氏一樣。”
她是王家新娶的三媳婦韋氏,是宋玉錦的隔房妯娌。
韋氏同樣是商戶人家出身,娘家做的同樣也是吃食生意。
不過不是在豐州城,而是在別的州府,跟王家的吉祥酒樓相比,也略遜色一些。
韋氏乖巧恭順,小嘴也甜,加上王老太太對宋玉錦這先過門的孫媳婦失望透頂,故而她近來在王家十分得臉。
本來有她這么一打岔,宋玉枝順著說幾句俏皮話,承認確實是一樁巧合緣分,尷尬的場面也就揭過了。
但宋玉錦對她不滿久矣,區區一個商戶女,跟她當了妯娌,那已然是祖上燒了高香,闔該越發敬重她嫂子才是。
偏韋氏嫁過來后,雖然面上恭順,卻并不一味地捧著宋玉錦,還把宋玉錦的風頭全部搶走。
宋玉枝前不久才吃過說錯話的虧,此時臉上倒是盡量沒表現出異樣,但還是不贊同地道:“弟妹此言差矣,天下姓‘宋’的人多了去了,但這人與人之間的差距,可不是姓氏能決定的……”
她這話聽著是在撇清和那宋記食府的關系,但其實是在點韋氏——讓她別忘了兩人身世背景的差距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