端午之后,全城都在熱議“宋記食府”。
那些富戶既不是瞎子,也不是聾子。
就算沒親眼去瞧游街的熱鬧,也能從親朋好友、仆婦小廝的嘴里聽說宋記的名頭。
他們是沒有那份閑情逸致親自往碼頭跑的。
自然是讓自家下人去跑。
下人再跟相熟的閑漢一提。
閑漢們謹記李貴的吩咐,咬死了不送宋玉枝家的吃食。
那些下人不過是收了李貴些許的好處,有個面上的交情,可沒工夫去管雙方有什么恩怨糾葛。
他們總不可能為了點微末的面子情,去和主家回復自己采買不到、完不成差事吧?
李貴手下的閑漢不送,他們便找城里的。
城里的閑漢可不會聽李貴的號令,收了銀錢就去辦差事。
雖然時常要在碼頭上排好一會子的隊,但宋玉枝這邊會給排隊超過二刻鐘的客人送湯水。
那種可口解暑的湯水,若是在城里那得兩三文錢一碗,頂得上他們一趟跑腿的進項了,平時就是再渴都不會舍得買的。
現下卻能免費喝到。
而且因為宋玉枝攤檔上的飯食確實美味,即便是嘴刁一些的富戶,通常都能吃的滿意,手松一些的,還會給負責采辦的下人一些賞錢。
那部分賞錢經過下人的手,偶爾也會漏幾文錢到閑漢手里。
一時間去宋記跑腿采買飯食,都成了一樣肥差了!
城中消息靈通的閑漢,聽說誰家想要宋記的蓋澆飯,就跟貓見了耗子似的上趕著,殷勤又周到!
一來二去,那些個富戶家的下人,也懶得再同李貴手底下的人合作了。
還有一遭,碼頭上的商戶攤主也不是傻子。
前頭不過是看李貴勢大,把生意最好的宋玉枝家都壓的沒了生意,才捏著鼻子答應下了那不平等的合作條件。
現下宋玉枝家的生意比春日還好,且托宋玉枝的福,碼頭上來往的閑漢越來越多,他們何必接著再看李貴的臉色呢?
還不如托城里的閑漢捎帶東西呢!
兩種因素之下,李貴手底下的閑漢的收入,可不是斷崖式下跌?
“我前頭早就提醒過貴哥,說不能放任那宋小娘子……”那個素日里負責探聽消息的耳報神忍不住嘀咕出聲。
李貴心里也是后悔不迭,本以為宋玉枝是秋后的螞蚱,蹦跶不了幾天。
至多借著端午節,風光那么一陣子。等節日過完,還得跟從前一樣,被他轄制!
哪里想到宋玉枝花式手段那樣多,事先還未透出一點風來,被轄制的秋后螞蚱反而成了他!
當著一眾小弟的面,李貴怎么可能承認自己的錯誤?
他不耐煩地打斷道:“現在還說那話頂啥用?快想想后招才是!”
那耳報神沉吟半晌,終歸還是幫著出了主意,“不然貴哥親自跑一趟,再去和小娘子談談合作?這次不提什么按份抽成,只和別家一樣,一趟收個兩文錢……或者一文錢也成!”
“若是能談成,以后她家的飯食只讓我們送。不只能讓兄弟們乘著東風出出名,接到更多活計。也能安住碼頭上其他商戶的活絡心思……”
這也確實是沒有辦法中的辦法了,李貴到沒有一口否決,只說:“前頭撕破了臉,鬧得那般難看,現下再談合作……那小娘子能同意?”
“那小娘子志不在碼頭,聽說馬上就要進城開店。想來現下正需要銀錢。俗話說‘人為財死,鳥為食亡’。跟實打實的銀錢相比,貴哥和小娘子那頭那點矛盾算啥?”
李貴聽得不住的點頭,他自個兒不也是為了銀錢,現下愿意去宋玉枝跟前賠禮認錯,伏低做小嗎?
想來那小娘皮也是一樣!
后頭他又同眾人仔細商量一番說辭,隔天一早,便又去了小攤檔上尋宋玉枝。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