而宋玉枝這邊,各家的小子們都在她手底下干過活兒,她管的三餐是真的挑不出問題。
比小子們在家時吃喝的還好呢!
絕對不用擔心自家孩子在外頭吃苦,只需要叮囑他別吃撐了、吃胖了就成!
民以食為天,吃可太重要了,時下的百姓幾乎都是在為一家子的嚼用奔忙。
這么一算,宋玉枝開出的工錢和福利,怎么也超過一兩銀子了。
更別說她還許諾了往后漲薪和花紅。
她們對此都很滿意,擔心的是旁的。
好些人都不約而同地看向了張大嬸——
都知道他們張家跟宋玉枝家最要好,他家又有三個小子,同樣是最早就幫著宋玉枝做活兒的。
等于她家一下子就要占去三個名額,而其他人只能角逐剩下的兩個。
縱然平時鄰里關系再和睦,她們哪兒能心里不犯嘀咕呢?
張大嬸立刻開口道:“都瞧我干啥?我私心里當然是希望我家三個小子,都能去枝枝手底下做工的。但枝枝都說了是‘選拔’了,那肯定都得通過考校才成啊。”
眾人一想也是,宋玉枝作為食府的東家,若是想私下里按著關系遠近,挑選伙計,何必一確定要開店了,就開誠布公說出這樁事呢?
大可私下里就跟張大嬸說好。
“張嫂子別惱,剛剛是我們想窄了。”
“對,那句話咋說來著,啥小人的心,君子的肚子的……總之是我們的不是,別和我們一般見識。”
眼前氣氛恢復了,宋玉枝同張大嬸相視一笑,接著道:“考核分為三關,一考做活的能力。二考簡單的算術。三考靈活應變能力……”
一眾婦人紛紛應下,都想著可得把考核的內容記仔細了,回去同自家小子說道說道。
沒成想,宋玉枝又拋出了一個“重磅炸彈”。
“諸位把考校內容記下,不只讓小子們知道。若是你們有想法的,也能來參加考校。”
“我們?”
“我們婦人也成?”
不是她們大驚小怪——大楚的民風雖然還算開放,沒有男丁的家庭可以立女戶,女子日常也能外出討營生。
但總的來說,女子的地位還是遠不如男子。
同樣的工錢,很多東家都寧愿雇用男子,畢竟體力上,通常都是男子遠勝過女子。
若是招女伙計,就不能安排重活兒,還得操心男女活計如何相處,會不會惹來非議……都是很現實,卻不能不考慮的問題。
就算有些崗位是提供給女子的,除開繡娘那樣的特殊工種,常見崗位開出的工錢都低的可憐。
而時下女子呢,在去歲朝廷頒布“催婚令”之前,幾乎都是十幾歲就已經嫁作人婦,自有一整個家要照顧。
就算家里人口簡單,沒有那么多活計要從早忙到晚,但出去做工,拋頭露面,很容易惹來閑話,就算她們自己不在意,家里的男人、公婆,都很有可能在意。
故而通常是沒有男人支撐門庭的情況下,女子才會出門做工。
即便清水巷一帶的人家,婦人大多都是留在家里相夫教子,就算是做工,也只是接一些類似縫補漿洗的手工活兒在家做。
宋玉枝理所當然應道:“這有什么不成的呢?”
“都是爹生娘樣,有什么區別?他們覺得女子體力差,我還覺得女子還勝在心細敏銳呢。我這兒招工不看性別,只看本事!”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