伙計看著宋玉枝的穿著打扮,給她推薦了驢車。
“按照距離算的話,一里地三文錢,按天算,那一天一百文錢。這只是車的租金。客官若是需要車把式全天候的陪同,就得另外多加一百文。”
光租個車,就得搭進去二百文,宋玉枝自然頭痛。
但好在沈遇道:“我會駕車,不用另外再雇車夫。只算車錢便好。”
宋玉枝便只付了一百文租金,和一兩銀子的押金。
天光大亮的時候,沈遇架著驢車,帶著宋玉枝出了城。
他方向感很好,經過宋玉枝的轉述,沿途都不需要同人打聽,就帶著宋玉枝到了地方。
后頭他陪著宋玉枝考察,等到宋玉枝同人談合作細節的時候,他便會退到屋外,并不插嘴什么。
就跟雇傭了個專業司機似的,宋玉枝省心的很,傍晚之前,她就跑完了四五個村落,選中了其中一個村子合作。
那個村子雖然沒有那種特殊的暖洞,能種出反季的蔬菜,但各色時蔬,一應俱全。
且村里的農人都十分和善踏實,將村里菜地打理的井井有條。
宋玉枝和村長簽了一份契書,雙方說好,以后這個村子會優先把菜送到宋記,供應給宋玉枝,價格還要比碼頭上的市價,低上一成。
當然作為回報,宋玉枝往后每個月頭,得提前預付五兩銀子的菜金。
且得保證每個月至少購入五百斤的菜。
白紙黑字的契書一式兩份,宋玉枝拿到契書的之后,正好時辰也不早了。
二人駕車踏上回程的路。
那村落正好在城西,距離碼頭不遠。
眼下鋪子里已經拾掇出來了,食材的供應也談妥了,就剩下學徒、活計的選拔還沒著手準備。
宋玉枝干脆就讓沈遇把驢車趕到碼頭,想著今日就去告知吳家人和金大娘,三日后去店鋪參加選拔。
“沈大哥在這里等我就好。”
碼頭上并不讓百姓搭乘車輦,到了官兵把守的關卡處,宋玉枝同沈遇說了一聲,就下了車,步行過去。
時值傍晚,吳家人和金大娘都沒多留宋玉枝說話。都一口應承下來,說到時候會按時參加。
她好幾日沒過來了,一路上遇到不少認識的人,少不得跟宋玉枝攀談幾句,詢問什么時候開業?
“暫時定在六月初十,新店會有酬賓活動,大伙兒到時候要是得空,不妨來看個熱鬧。”
聽說開業的日子都定好了,大伙兒都挺高興。
“小娘子真是雷厲風行,還當得月余嘗不到你的手藝了呢!”
“初十是吧?那也沒幾日了。到時候我肯定去!”
碼頭上出入的百姓,大多都不算富裕,有人意動,有人則有些擔心自己負擔不起。
“小娘子的新店里,還有沒有九文錢一分的蓋澆飯?”
“對對,若是小娘子新店里頭都是大幾十文、上百文的菜,咱們可吃不起。”
宋記新店開業,在城里還沒有穩固根基,只有一些殘存的廣告效應,初期還需要這些老客人去幫襯。
宋玉枝立刻應道:“新店里有貴的,也有平價的。諸位不必擔心……“
解釋的同時,宋玉枝也沒忘了賣個關子,留個懸念,說讓大伙兒當日去看過就知道了。
轉眼就到了三日后,選拔當日。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