兩盤形狀各異的拔絲地瓜,擺到了宋玉枝面前。
吳家小姑娘和葉兒面上都有些惴惴的,緊張地連呼吸都放輕了。
她們已經盡可能地在復刻宋玉枝的每個步驟了。
且在此之前,已經先做過幾次練手,呈現到宋玉枝面前的,已經是她們最好的作品了。
但跟宋玉枝前頭做出來的,光從賣相上就是天差地別。
她們實在是不能把地瓜上的糖絲,拉出花的形狀!
若不是宋玉枝一人只給了她們兩個大地瓜,且這拔絲地瓜要用到不少白糖,她們恨不能再多做幾次,精益求精。
宋玉枝掃了一眼條案旁的模樣出奇的失敗品,并不見怪。
才剛學廚的人,哪有不做壞東西的呢?
即便是她,上輩子剛跟著老師入門的時候,也做壞過不少食材。
既然想好要收徒了,她自然早就做好了心理準備。
幾個地瓜、一點白糖而已,對于現在的宋玉枝而言,還談不上多心疼。
且那失敗品雖然賣相不佳,但也并不是炸得焦黑的那種,起碼看著還是能吃的。
能吃就不算浪費。
宋玉枝給了她們一個安撫的眼神,然后立刻動筷子嘗了起來。
左手邊的這盤,地瓜塊切得大小非常一致,糖絲拉得一般。不用說,自然就是出自刀工了得的葉兒了。
另外一盤,地瓜塊切得大小略有些出入,但糖絲拉得還算不錯,雖然拉不出花朵的形狀,但是看著也是挺賞心悅目的。出自吳家小姑娘之手。
兩盤拔絲地瓜都有可取之處——
葉兒那盤,地瓜炸的火候拿捏的十分到位。除了賣相上差了一點,口味方面起碼復刻出了八成。
吳家小姑娘那盤則是賣相好,但火候把控的一般,加上刀工基礎不扎實,導致整體口味上的協調性略差了些,跟普通酒樓食肆里售賣的差不多。
但她的糖熬的很好!
尤其宋玉枝判斷出那不是自己教授的比例,而是吳家小姑娘根據地瓜的甜度,自己給改良過的。
且改良的不出錯,她分到的地瓜糖分恰好沒那么高,若是還按著宋玉枝教的那樣生搬硬套,口味上還得更差出去一截。
兩人一個一學就會,悟性極高,還有一手扎實的刀工。
另一個看過一次后,雖然只能學到七八成,但是腦子卻靈活,膽子也大,知道并且敢于創新和變通。還沒有像宋玉枝想的那樣,吃不得苦。
實在都是可造之材。
宋玉枝心里已經有了決斷。
但在正式做決定之前,她先把兩個小姑娘請回了前廳,開誠布公詢問道:“吳大叔,吳大嬸,我問一句僭越的,不知道你們打算何時讓吳姑娘成婚?成婚后,吳姑娘可還能繼續外出做工?”
吳家小姑娘被問的一頭霧水,臉上疑惑的神情好像在說:“宋姐姐嘗完菜,不點評好壞,怎么突然問起這個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