楊掌柜擺手,“老弟快別笑話我了。那會兒我確實心里頗有些擔心——點心屬白案,熱菜卻屬于紅案。這宋小娘子不過十六七,有一手令人叫絕的白案廚藝,已經十分不易。紅案功夫估計會差一些,可能今日之后,午間我就不會來了。所以在你來宋記之前,我就去和小掌柜問清楚了,得知今日就能用那獎勵,我就趕緊用了。哪里想到宋小娘子年紀輕輕,卻是紅案白案雙絕?!”
要擱之前,齊掌柜少不得嘲笑楊掌柜短視。
現下么,兩人已經成了志同道合的飯友。
齊掌柜便忍著沒笑話他,反而還安慰他道:“宋記的吃食物美價廉,想來就是將來推出的特色菜,至多也不過十幾、二十文錢一道。咱也不缺那點差價。我這份留著,等來日推出新菜的時候,我們一起分著嘗味兒!”
楊掌柜笑看他一眼。
齊掌柜輕咳一聲,“我說真的,下次我肯定記得分與你!”
一對兒新晉的飯搭子說著話,漸漸走遠。
在齊掌柜之后,很快就有第二、第三個客人存銀錢,玩轉盤。
不過到底沒了李英杰那種上來就抽中二等獎、給客人一種“我上我也行”的歐皇在。
午間的貴賓抽獎效果還是差了一些,宋玉枝攏共只收獲到了五個貴賓。
下午晌,天氣最熱的時候,宋玉枝讓大伙兒把剩菜剩飯打掃了,順帶叮囑整個上午下來、最辛苦的葉兒和葵兒,讓她們飯后去后院的女工宿舍睡午覺。
她自己則打上兩份飯食,去了隔壁的針線鋪子。
過去一旬的時間,周氏除了制作了幾件工作服和畫了一些菜單外,都在忙自己的營生。
之前一家子在碼頭開攤,宋玉枝一個月給周氏將近一兩銀子的工錢。
周氏吃喝都在家里,又不舍得給自己花錢,幾次想給宋玉枝裁幾件鮮妍的新衣裳,還都被“無情”回絕。
宋知遠同樣也不花她的銀錢,買新鞋、新褲頭什么的,都用自己的工錢買。
若是不夠,小家伙寧愿從自家姐姐那里預支自己個兒的工錢,也不要花自家親娘的工錢。
一雙兒女都這樣省心,周氏不知不覺也攢下了幾兩銀子。
這些銀錢,想進一些上好的衣料是斷然不夠的。
周氏就裁了一些素帕,購置了一些彩線,再利用這兩樣材料,繡了各色圖案的帕子,放在柜臺上。
今日兩邊一起開張,宋記食府打過廣告吸引生客,又有熟客特地來捧場,門庭若市。
針線鋪子這邊卻是啥也沒有,自然冷清不少。
但兩個鋪子開在一起的好處體現了出來。
尤其是午間好些食客在緩慢進店的時候,少不得會往針線鋪子里看一眼。
得知兩邊是一家的,還有那等嫌外頭日頭毒辣的食客,干脆到了針線鋪子里躲上一陣。
一個上午下來,陸續也有十來人進店。
周氏的針線功夫雖然比不上一些當世大家,但當年也是跟著出名的師傅,下過苦工的。
她手底下出來的帕子,一條賣十文錢,卻比豐州城里絕大多數鋪子里售賣的帕子,精致典雅。
便也自然賣出去幾方,得了幾十文錢的進項。
母女倆一邊說著各自的經營狀況,一邊用完了飯。
眾人各自休息過一陣,黃昏時分,周氏便把針線鋪子給關了,去了隔壁——
時下照明條件有限,宋玉枝一直不贊同她對著燭火或者油燈做針線。
加上也鮮少有客人會選在晚間,去購買繡品。
宋玉枝還沒做過的晚市來了。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