再沒有食客早早地過來占位置,打聽今日午間宋玉枝準備了什么新菜?
宋玉枝只當是食客都不想在當下消費了,想好好攢著銀錢面對將來可能到來的戰亂,便也沒有對這樣反常的情形見怪。
她照常準備午市,只把各色菜量減半。
但趙大娘坐不住了,趁著早市和午市的空檔,跑出去打探消息。
也沒過多久,趙大娘就帶回來一個消息——
附近其他商鋪還不如宋記這兒呢,說是門可羅雀都不為過。
但她去到長纓街,才發現那兒跟往常沒什么區別,甚至比往常還熱鬧幾分!
再順著人潮走過一陣,趙大娘才知道原是吉祥、如意兩家緊跟時事,先后出招了。
如意酒樓在自家門口搭了闊大的臺子,請了說書先生來,也不講什么七俠五義之類的故事,而是讓說書先生在臺上,講述豐州城過往遭遇戰火時的一些故事。
那可不就是現下豐州城百姓最關注的事么?!
從這些故事里,食客們自然能知道一些遭禍避難時的相關知識。
吉祥酒樓更高招、不惜本錢一些,人家直接請戲班排了新戲。
戲劇內容也跟如意酒樓的說書大差不差,但比干巴巴的說書更吸引人。
也不是設在自家門口,而是把整個一樓大堂搭成了戲臺。
食客們可以一邊用飯,一邊聽戲,再就局勢發表意見。
都知道他們兩家的客人非富即貴,消息比普通百姓更為靈通,更有見地。
不少心里不安的食客,寧愿多舍出去一些銀錢,也想過去聽聽信兒。
而且還有一部分食客想著,豐州城真要是亂起來,酒樓食肆肯定都不能營業了,那真是有錢都再嘗不到他們兩家大廚的手藝。
今朝有酒今朝醉,也甭管來日怎么樣了,趕緊把當下能享受的享受了吧!
別回頭真到了亂世,大禍臨頭,還在可惜沒在好時候享受過!
吉祥、如意兩家一通發招,可謂是把食客們的心思摸了個門兒清。
如此之下,不差銀錢的食客自會憑著喜好,選擇聽書或者看戲,去兩家大酒樓消費用飯。
手頭不那么富裕的普通散客,就是宋記這邊的主力消費群了,他們倒是沒進酒樓里。
而是在兩家大酒樓外逗留。
畢竟吉祥酒樓里唱戲動靜大,他們在外頭也能聽到。
說書的話,則更不用往如意酒樓里進了,他們站在外頭聽上一聽,也是一樣的。
趙大娘一頭一臉的汗,既是熱出來的,更是急的!
“我見到好些個熟面孔,都在那兩家外頭待著呢!咱家的午市怕是……”
怕是光減少一半菜量,仍然還會賣剩下不少菜!
且說書唱戲,那都可以把內容分成好幾部分,每天說一點、唱一點,十天半個月都不一定能說完、唱完。
勾著人一直聽下去、看下去。
宋記這樣新開的食肆,本也無甚根基可言。
存銀還沒用完的貴賓倒還好說,他們得了空,多半還得回宋記消費。
但宋記的貴賓攏共也就四十來人,日常絕大多數招待的還是散客。
就怕那些個散食過了新鮮勁兒,就根本想不起回頭宋記幫襯光顧了!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