長纓街上,如意酒樓大門前。
即便是來時不怎么情愿的楊掌柜,也不得不承認。
如意酒樓請來的說書先生,真是水平高超。
人家把當年給豐州城打下太平盛世的武安侯的生平融會貫通,娓娓道來。
是在說故事,卻又不只是在說故事。
聽得楊掌柜都熱血沸騰,惋惜自己和武安侯沒差多少年歲,偏偏當年還只是一個鄉下的窮小子,沒有機會、更沒有那份魄力參軍,便一直沒能瞻仰到這位大楚百姓心中的戰神的風采。
直到醒木被拍下,說書先生拋下一句“欲知后事如何,且聽下回分曉”,悄然退場了。
楊掌柜這才回了神。
他尚且如此,拉他過來的齊掌柜和臺下人就更別說了,意猶未盡的感覺比上午更甚了。
齊掌柜抓心撓肝地直嘟囔:“這如意酒樓太雞賊了。武安侯戎馬一生,光他的生平編成故事,就能說上十天半個月了……”
旁邊桌上的客人附和,“就是呀!想聽后頭的,就得日日過來報到。一坐下至少就是十文錢,再吃吃喝喝,百十文錢都打不住。”
“都怪這如意酒樓把說書臺子搭到了街上,讓人經過了想不注意到都難!請的還是咱們這兒最出名的‘三寸舌’,巧舌如簧,妙語連珠,勾得人恨不能一直聽下去。”
正說到這,只見那外號叫三寸舌的說書先生,經過簡單的休整后,重新登臺拍響醒木。
當然了,如意酒樓打定主意要趁著時事的東風,狠狠賺上一筆的。
故而那三寸舌再登臺,便不是接著武安侯的生平來講了,而是另起一頭,說起了別的。
反正北地涌現的將領里,雖屬武安侯居功至偉,但也有旁的優秀人才。
把這些傳奇人物的生平拆成一個個小故事,每天說一點,十天半個月說完,都算是進度快的呢!
旁人的故事就沒有那么大的吸引力了,涼棚下的客人一邊聽著說書,一邊也有心力閑聊天了。
聊得最多的,自然還是關于武安侯的話題。
既有受到武安侯事跡鼓舞,覺得區區水匪和北戎蠻夷都不足為懼,放下心里包袱的普通百姓。
也有生不逢時,恨不能早托生數年,能投入武安侯麾下的熱血少年。
還有為武安侯惋惜,說他那樣一個英雄人物,落了個戰死沙場,馬革裹尸的下場,已經夠使人悲嘆了。偏武安侯的幾個兒子也一個都沒能活下來。
聽說他老人家最小的兒子,在戰場上身死時也才十七歲……
滿門的忠烈啊!哪怕是只活下來一個呢?
也不至于這般讓人唏噓惋惜!
“戰場上活下來有啥用啊?京城皇宮里的貴人可不會……”
眼看著齊掌柜在氣氛的影響下,就要在大庭廣眾之下口出妄言,楊掌柜立刻猛猛扯了他的袖子,打斷道:“都這個時辰了……咱們可不能在外頭待一整個白日,午后還得回鋪子里上工呢。”
齊掌柜自覺失言,連忙止住話頭,一拍腦門訕訕笑道:“是哦,說好今日我做東的。后頭卻光顧著聽說書了,只到現下卻只點了茶水和瓜子。楊老兄想吃什么,盡管點了來!”
他午間又花去了近二百文,楊掌柜哪里肯讓他破費?
“不用點如意酒樓的吃食了,就跟其他桌上一樣,就近買點別家的吃食就好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