等他們上了二樓坐定,宋玉枝和倆徒弟一道把綠豆湯盛出來,端到他們面前。
小伙計們雖然累,比過去都累,但個個臉上都帶著笑。
宋玉枝從不是吝嗇的東家,送出去售賣的煲仔飯,比鋪子里的貴五文錢。
那五文錢就是給他們的,等于每背出去賣掉一份煲仔飯,他們就能在工錢之外,多掙個五文錢。
于是一邊喝著冰鎮爽口的綠豆湯,小伙計們一邊就迫不及待地地開始報賬,上交銀錢。
“我攏共賣出去了十鍋煲仔飯。我多掙了五十文錢!”
“我也不差,我賣出去了八鍋,額外掙了四十文錢呢。”
“我去的晚,但是運道好,也賣出去了八鍋!”
張栓子笑著搔了搔頭,“我中間回來過幾趟,怕銀錢放身上會丟,都上交給知遠了。我也不記得賣出去多少了。”
正說到這,宋知遠捧著賬簿過來了。
張栓子不記得,宋知遠卻是早就把他的進項都給入了賬的。
現下把其他人的收入一一記錄,又清點過他們帶回來的銅錢,宋知遠核算了他們這日的“戰果”——
一整個下午,宋記的小伙計攏共賣出去四十余份煲仔飯,為宋記帶來了二兩多銀子的進項。
煲仔飯里頭的料擱得足,但一份五十文的售價,賺頭并不少,盈利怎么也超過一兩銀子了。
把定制這批小砂鍋的本錢都給賺回來了不算,甚至還有盈余。
更別說,因為這煲仔飯,還往鋪子里引了不少客人,讓宋玉枝把午間準備的、平時數量一半的各色菜肴,都給賣空了。
不至于造成浪費和虧損的同時,還做到了往日一半的營業額。
同附近的其他酒樓食肆門可羅雀的情形相比,不知道好了多少!
而小伙計們里,鐵牛和張栓子銷售業績最好,額外進賬了五十文錢,其余幾個后去的小子里,最少的也有二十文錢!
宋玉枝不由也跟著松了口氣。
現下她掙銀錢的目的,不再是只為了改善生活,更也是為了應對不知道何時到來的動亂。
這要是鋪子里的進項落下去了,她便不能像計劃好的那樣,把上個月的大頭盈利,拿來囤糧囤藥了。
好在,事實證明,“山不就我,我去就山”的策略是可行的!
鋪子里的進項加上小伙計們售賣煲仔飯的盈利,總體沒比過去下跌多少。
算完賬,外頭天色黯淡。
宋記一直不售賣酒水,晚市的生意本就普通。
水匪作亂事件之后,人心惶惶,豐州城的百姓若是沒有特別的事,晚間便不會在街上亂逛亂走了。
今日宋記附近冷冷清清,好些鋪子都提早收工了,放眼一瞧黑漆漆一片,就更沒客人過來了。
宋玉枝見大家都累得不輕——出去了一下午的小伙計們就別說了,跟當了一下午的苦力沒區別,鋪子的其他人更也是一刻都沒得閑,既要做原本的活計,又要充當臨時跑堂,招呼被煲仔飯引流而來的客人。
加上一鍋鍋煲仔飯需要用到不少柴火,劉大全一整個下午都沒顧得上喝一口水,劈柴劈得斧子都快掄冒煙了。
宋玉枝便也提早打烊,讓大伙兒趁早歇著去。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