對宋記完全不熟悉的生客,尚且被宋玉枝鼓搗出來的煲仔飯給吸引了注意力。
一些去過宋記消費的熟面孔,就更別說了。
要擱平時,這些人中的絕大多數,在宋記一餐的消費都不會超過二十文。
但架不住長纓街上的物價貴,一壺茶水都要幾十文,一個座位都要十文錢。
能頂飽的正餐就更別說了,怎么也要上百文錢。
偏偏他們又去不得別處,去了別處用飯再回來,可就要再掏十文錢才能再次入座。
而且后頭的座位,還肯定不如他們現下占著的這么好!
好些人一邊埋怨附近這么些兜售吃食的,卻偏偏沒有一家物美價廉的,一邊只能默默挨餓,想著再來的話,一定得帶上干糧。
于是他們聽說是宋記推出的新鮮吃食,價格還比附近的都便宜,且送過來跟剛出鍋的沒區別,都不用看齊掌柜和楊掌柜的“吃播”,便多半也會秉持著對宋記、對宋玉枝的信任,掏銀錢購買。
鐵牛和張栓子開始有條不紊的忙碌——
鐵牛把兩人現下帶來的煲仔飯賣給客人,張栓子則是統計需要另外加菜的訂單,領上不想在涼棚里待的客人,往宋記鋪子里回。
在這段時間里,周氏已經馬不停蹄地又新縫好了兩對手套。
張樁子和張柱子也背上了嶄新的背簍,到了長纓街上。
多加了兩個人過來售賣,需要的地方就更大了。
一背簍的砂鍋又那么沉,總不能讓他們這幾個半大小子一直背著。
宋玉枝想到了這層,在讓第二批伙計出發前,就新交代了這樁事。
張家兄弟到場后,張樁子作為代表,同齊掌柜見了個禮,就開口詢問齊掌柜,方不方便把這張桌子讓給宋記?
如意酒樓的涼棚里散座好尋,想單獨要一張桌子,卻是需要預定的。
像齊掌柜這樣的,就是晨間在這里聽了一程子說書,嫌散座那里人擠人,擠得胖胖的他不能動彈,又被說書吊足了胃口,便事先給了定金,定下了現在落座的這張桌子。
宋玉枝事先并不知道今日吉祥、如意兩家要發大招,便也沒占到先機來預定地方。
現下涼棚只有散座,不見一張空桌。
若是臨時再找地方,少不得還要費一番手腳工夫。
“東家還說了,若是您覺得方便,她來出這座位銀錢。若是您覺得不方便也是無礙的……”
齊掌柜立刻擺手打斷了他的話,“這有啥不方便的?方便的很!也別提啥銀錢,提了我跟你們東家急!你們盡管就在這里賣煲仔飯。”
別說他和楊掌柜午后就得回鋪子里上工。
就算他們本打算在這待上一整個白日,沖著宋玉枝主動給他們送煲仔飯嘗鮮的心意,他都生不出半點不情愿!
應承下之后,齊掌柜和楊掌柜又只略坐了片刻,見小伙計們分工合作,默契十足,并不需要人操心什么,便一道起身離開了涼棚。
一如宋玉枝所說,這日如意酒樓前的熱鬧一直持續到傍晚。
傍晚時分,臺上的三寸舌正式退場,如意酒樓前的伙計魚貫而出,開始拆涼棚。
宋記的一眾小伙計便齊齊往鋪子里回。
宋玉枝在鋪子里準備好了一大鍋冰鎮的綠豆湯。
小伙計們進了店,趙大娘一個個幫忙卸背簍,遞帕子擦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