先前她提過讓娘家親眷幫著打理產業,為此遭了王老太太厭棄,坐了很長一段時間的冷板凳。
如今好不容易才讓王老太太對她稍有改觀,若是大喇喇就安插娘家親眷,不是很妥當。
那就讓一個宋家人先來當個管事,再從管事中選個信得過的,頂上呂掌柜的職務……
管事無足輕重,想來王老太太應是能松口答應的。
思索著這些,宋玉錦漸漸平復了心情,不接著罵呂掌柜了,也不再提什么宋記。
她身邊的丫鬟不由也松了口氣。
她跟著的這主子雖然不夠聰慧,但吃過幾次虧之后,好歹也聽得進人話了。
“時辰尚早,少夫人是回府還是……”
宋玉錦擺手,“夫君和公爹他們都在外頭忙,我回去了還得陪著婆母禮佛,實在是無趣。”
丫鬟便也懂了,讓車夫直接把馬車駛向吉祥酒樓。
去那里既不用花銷銀錢,又能表現宋玉錦對管理酒樓的差事的看重。
呂掌柜的小院去往吉祥酒樓的途中,要經過如意酒樓。
那邊的街道被涼棚遮擋了大半,馬車通行十分緩慢。
宋玉錦百無聊賴,便用團扇打了簾子,準備親眼看看如意酒樓前的熱鬧。
還挺湊巧,宋玉錦剛往涼棚內看去,就見到了一個她絕對不會認錯的身影!
隨著宋玉枝接連不斷地推出新醬料,宋記的生意一點都沒再被影響。
甚至因為她順勢利用醬料弄了一些新菜,例如老北京炸醬面,豆豉魚,醬爆肉之類的,不方便往外送去,只能到鋪子里吃。鋪子里的客人還比之前更多了一些。
美中不足的是,如意酒樓請來的三寸舌,日前已經把一個故事給說到尾聲了。
還恰恰正好是關于武安侯的故事。
畢竟武安侯攏共也不過活到了四旬多,軍旅生涯滿打滿算都不到三十載,若不是他那三十載頗為傳奇,根本不夠說這么多天。
都知道武安侯一家子的下場凄慘,很多人都不愿意再聽下去,不愿意親自見證英雄的落幕。
于是一批武安侯的堅實擁躉,對其他英雄事跡興致缺缺,便不再過來光顧了。
如意酒樓前的涼棚從場場爆滿、座無虛席,變成只有七八成上座率。
宋記煲仔飯,就是依托于他們。
人一少,煲仔飯自然就銷的慢一些。
從前大半個下午,就能賣五六十鍋。
現下還想賣那么多,小伙計們就得在外頭待上一整個下午了。
這日下午天氣格外不好,悶得人喘不上氣。
宋玉枝忙完鋪子里的活計,就和趙大娘提上兩桶冰鎮的綠豆湯,去慰問連日來頗為辛苦的自家伙計。
二人剛到了涼棚不久,宋玉枝才把綠豆湯分到每個小子手上。
突然就察覺到一道灼熱的視線。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