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底是家里唯一的男丁,他幼時也是在這上頭下過苦工的。李家二老過身后,他才疏懶了下來。
李大姐和李二相視一笑——
若是此番能激出弟弟的斗志,那么就算同宋記的合作沒達到預期的效果……這“學費”怎么也不算白交!
在這日之后,有了清風客棧輸送過來的客人,宋記的生意越發好了,烤鴨銷量喜人。
連先前同福海樓東家一道過來的那幾個富客,吃過一次后還念念不忘,讓下人來跑腿購買。
宋玉枝實在有些忙不過來了,不得不弄出限量,聲明烤鴨只在每日午市出售三爐,也就是三十只。
當然清風客棧作為下了重注的合作對象,宋玉枝還是給予了一定的特殊待遇。
在那里入住的客人不在限量范圍,另外開爐計數。
清風客棧的大廚告老歸家之后,店內便只剩下粗通皮毛的幫廚,只能做些簡單的吃食和幫忙加熱飯菜。
初時聽聞這樣的改動,客棧的不少住客都覺得不大方便。
但聽說拿著客棧的腰牌,前往不遠處的宋記消費,能享受九成價,還能吃到宋記的招牌限量烤鴨,加上入住客棧的、通常都是家不在本地的外鄉人,本也要四處轉轉的,他們便沒有上趕著抱怨,而是決定去一探究竟。
一探之下,他們自是不會再不滿——
宋記的普通飯菜都是大鍋菜,口味上雖然未必能說遠超大酒樓,但總歸遠勝過去清風客棧的大廚做出來的。
計九成價之后,那真是實惠到姥姥家了,一個大男人花小幾十文錢就能吃得又飽又好。
尤其宋記還用著冰,走兩步過去,比他們直接把飯菜叫到房間里,還吃著舒坦呢!
如此之下,清風客棧的住客幾乎全部去了宋記用飯,回頭還夸李家姐妹腦子活絡!
宋玉枝這邊呢,她先在店內張貼了告示,表明自家同清風客棧合作。
另外考慮到時下百姓認字的不多,她還重點吩咐了一眾小伙計,讓他們若是遇上外地口音的客人,不妨多留個心眼,打聽一下對方有沒有尋到落腳處。
若是對方不嫌煩,回答說沒有,便順勢推薦清風客棧。
如此互惠互利之下,轉眼就到了七夕節。
此時距離宋玉枝和沈遇成婚,只有三日了。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