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然宋知遠也不會特地為難自家姐夫,他一共只出了兩道算術題。
沈遇毫不費力地答對了,隨后又大大方方地給了他們好幾個紅封,便算順利過關。
同沈遇一道過來的喜娘進了屋,攙扶宋玉枝出了屋。
宋玉枝在后蓋頭底下,看不見周圍的情況,只能聞到鞭炮燃燒后的味道,聽到眾人的歡笑聲。
她不由跟著彎了彎唇,直到聽到青年低沉朗潤的聲音,“小心。”
沈遇一邊提醒,一邊伸手虛扶了宋玉枝一把。
寬大的掌心,隔著嫁衣碰到了她的手肘,粗糲又滾燙。
很平常的觸碰,但宋玉枝卻不覺紅了臉,只慶幸自己在蓋頭底下,沒人瞧得見。
二人肩并肩對著周氏行了個大禮后,宋玉枝被送出門子,來到了花轎前。
宋玉枝聽到沈遇說“等一下”,她便站住了腳。
大概過了幾息工夫,周圍突然轟一下笑了開來。
還有過來湊熱鬧的街坊,在人群里起哄大笑,“咱新郎官可真是疼新娘子!”
“可不是,我活了大半輩子,可沒見過這樣的新郎官……來日肯定是個妻管嚴!”
紅蓋頭底下的宋玉枝一頭霧水。
宋知遠挨到自家姐姐身邊,帶著笑解釋說:“姐姐,沈大哥……不對,姐夫給你在轎子里放了軟墊和引枕。一會兒你就不會被顛著了。”
宋玉枝低低地應過一聲,也跟著彎了彎唇。
那邊廂,沈遇布置妥當,從喜轎中出了來。
被當眾這么嘲笑,換成別人,早該臉熱耳紅了。
沈遇卻是一點羞惱之色都無,坦然地任由眾人笑鬧。
宋玉枝被送入花轎坐定。
隨著一聲“起轎”,迎親隊伍開始緩慢挪動。
宋玉枝還未坐過轎子,對晃晃悠悠、卻并不顛簸的體驗并不排斥,只覺得新奇。
只是坐著坐著,宋玉枝覺得不對勁了。
清水巷就這么大,一二刻鐘就能繞完一圈。
轎子怎么能這么久還不停?
無奈她不能掀蓋頭,身邊也沒人能問,便只好按捺住疑惑,后悔前些日子當甩手掌柜當的太過,沒仔細熟悉流程。
又過了一會兒,宋玉枝聽到了人群中傳來一些熟悉的聲音——
“那是不是宋小娘子的喜轎?”
“肯定是!我看到他家夫婿了!”
“不枉費我們今日往宋記這一遭!”
這些聲音都來自宋記的熟客,認出之后,他們便爭相道喜,“百年好合”、“白頭到老”之類的吉祥話,不絕于耳。
宋玉枝便也知道沈遇是把她帶到宋記食府附近了。
比起清水巷賃來的小院,她嘔心經營的宋記,才更像是她的根,同樣是也是她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
不用說,這自然也是沈遇特地的安排。
宋玉枝心中無比柔軟。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