快宵禁的時辰,街上的行人已經不多。
照理說這會子不該有人來尋宋玉枝才是。
宋玉枝迎到門口一瞧,發現來的是自家的熟人唐木匠。
午前周掌柜才代宋玉枝跑了一趟,拿著修改好的月餅包裝圖紙去找過他。
總不至于才一個白日的工夫,他就做出樣品,送過來給宋玉枝過目。
宋玉枝心中納罕,面上也不顯,只笑著問:“您怎么這會兒過來了?快里面請。”
唐木匠擺手,“小娘子別客氣,時辰不早,我說幾句就走。”
說著話,唐木匠從身后把他兒子扯了出來。
那唐家小哥十多歲,正是對什么都好奇的年紀,平素也是愛笑愛鬧的性子。
宋玉枝和唐木匠來往多,跟他見過好幾次,往常打了照面,他早就甜甜地喊“宋姐姐”了。
今日碰了面,唐家小哥卻是只顧低頭絞手指,一副心虛尷尬的模樣。
宋玉枝見了,自然問起他怎么不高興了?
唐木匠嘆了口氣,把兒子推到一邊,“小娘子快別管他了,我今日是帶他來給小娘子請罪的。”
提到這個,唐木匠也有些沒臉。
雖說眼瞅著就要入秋,但近來天氣仍不算多涼爽。
唐木匠今日就不巧中了招,做活的時候有些中暑。他歇了半日,只讓兒子看顧鋪子。
周掌柜拿著圖紙過去的時候,唐木匠就歇在后院,是唐家小哥同周掌柜對接的。
聽說是相熟的宋記要訂月餅盒,唐家小哥一口就給應承下來,按著市價三十文錢報了價。
后頭等到唐木匠起身用夕食,唐家小哥提了這樁事。
唐木匠乍一聽要做一二百個三層木盒,就覺得兒子莽撞了。
他們家這木匠鋪主要成員就是他們父子倆,另外還有唐夫人和唐家其他孩子作為編外成員,幫忙打下手。
早先宋記開張,那模樣特殊的餐盤,就是在他們家定做的。
那次他們闔家六口人,做得手都起泡了,才趕在宋記開業之前交了貨。
現下接了月餅禮盒單子,后頭一個月就接不了別的活計了。
這還不算,宋記這次還不只是要普通的月餅盒,還得是分層的、帶徽記的。
最難為人的是月餅盒最下頭,宋玉枝準備用來鋪碎冰的那層。
八月的天氣也不會比時下涼爽到哪里去,那碎冰不需要多少時間,就會化成水。
這水可是見縫兒就會漏的!
而月餅禮盒又和便當盒不同,不只是短途運輸,很有可能要一路送外附近其他城鎮的。
一個弄不好出了,漏出的水就會把整盒月餅都給毀了。
宋玉枝聽完,詢問說:“也怪我。只想著您手藝高超,這才給您出了這‘難題’。我聽您話里的意思,是讓我把月餅盒最下頭那層設計給減了?”
說來今日宋玉枝光給客人介紹抽盲盒、兌大獎的規則,還并未給客人介紹月餅的包裝。
減少冰層的話,一個禮盒仍然夠裝六個月餅。
倒也不算徹底改變了設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