宋玉枝和沈遇成婚后,兩家人合并成一家,經歷的第一個重大節日,自是該好好慶祝的。
一家子回到清水巷后也沒閑著。
周氏和趙大娘早就商量好了分工——
趙家租賃的院子大一些,由趙大娘和宋知遠一道打掃。
宋家小院地方不大,周氏一個人灑掃就足夠了。
沈遇則負責去外頭購置好酒好菜,總不能讓宋玉枝在過節的時候,還圍著灶臺忙個不停。
而且趁機多嘗些別家的好菜,對宋玉枝來日調整宋記的經營方針,也有好處。
至于宋玉枝,她最擅長的灶房活計,都被長輩給“奪走”了。
別的她也實在不擅長,頓時就顯得無所事事起來,詢問自己干點啥?
趙大娘打好了腹稿,頭頭是道地相勸:“過往我就不說了。就說燈會這幾日,你特特把我們都帶到了花燈會上,卻只自己寸步不離守著攤子,讓我們輪流出去玩……
知遠他們我就不說了。哪怕是我和你娘,都被你‘逼’著當了回孩子,把花燈街都給轉了個遍。也就是怕你累著,不然現在我連家門都不想讓你進,只想讓你出去玩,玩到天黑回來吃現成的。”
這話宋玉枝還真是不好反駁。
攤檔再寬敞,終歸用不上那么些人幫忙。
后頭遇到了好些同宋玉枝寒暄敘舊的故人,攤檔上就更擁擠了,自家人都只能退到一旁“罰站”。
宋玉枝本身就是看大伙兒都對花燈會感興趣,才把他們都帶去的。
那樣的情景下,宋玉枝自然就提出讓大伙兒分批出去玩。
周氏和趙大娘一開始還不肯,說她們這把年紀,啥沒看夠玩夠呢?
都想著陪她一起。
責任心很強的呂掌柜也是一樣,原先還說代替沈遇看鋪子呢。
反正他孤家寡人一個,歷來都不過這些個節日。
跟出來感受一下氛圍就成了,哪里能半路撂挑子出去玩?!
無奈宋記的員工里都是半大小子和小姑娘。
小子們和葉兒、葵兒都比同齡人穩重、有交代,讓人放心的很。
但讓人不放心的是,歷來這種盛會,縱然官府衙門再嚴防死守,還是會混進一些居心叵測的人。
倒不說什么敵國奸細,就說最難以杜絕的拍花子。
他們可最喜歡趁著這種時候,對還未徹底長成的小子、小姑娘出手。
若是大人都不跟出去,誰放心呢?
大過節的,誰又忍心,讓這些個日日都在做工的半大孩子,全都拘在攤子上?
宋玉枝曉之以情,動之以理,最后干脆擺手不給任何人拒絕的機會,把人分成兩個小隊。
呂掌柜帶所有半大小子出行。
周氏和趙大娘帶葉兒、葵兒和年紀最小的宋志遠。
每個小隊出去逛夠一個時辰,才允許回攤檔上喝水、休息和交班。
人是社會性動物,宋記鋪子里也沒有那種完全冷心冷情,無語欲求的。
故而每個人都玩得很盡興,就宋玉枝一直守在攤檔上,到了今日這有了半日閑。
宋玉枝被推回屋歇著,按著往日的習慣睡了個午覺。
好在午后她就就有別的事可忙了—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