各家都來給她送節禮了。
先來的是帶著葵兒一道過來的吳家人,送來了半斤茶葉,一盒頭油,一盒子牙粉,一對桃木梳,兩根墨條……
都是生活中能用到的常見東西,卻是品質上乘,尤其是那茶葉,不見一絲雜質和碎末,剛打開就能聞到清香醇厚的味道。
別說跟宋玉枝自個兒日常喝的高沫比,就是同宋記日常提供給客人提供的散茶,都高出去很多檔!
不用想也知道價格不菲。
尤其是想到六月的時候,一直不肯要工錢的倆徒弟,總算在她的幾番勸說下,肯收下她開出的工錢。光這半斤茶葉,怕是就要用去葵兒一個月的工錢。
若是加上其他的,則怎么也要花掉葵兒近來的所有工錢了。
宋玉枝哪里肯收這樣的重禮?
她連忙推拒。
可吳嬸子堅持道:“六月娘子成親,丫頭領了工錢,就是準備給你置辦賀禮和添妝的。偏你后頭說了,不收大伙兒的重禮,只讓我們隨意添點喜錢。這些東西便一直留到了現在。再放下去,這新茶都要變成陳茶了……便是回給鋪子,也要折損很多銀錢。”
話說到這份上,宋玉枝哪里還能回絕對方的好意呢?
總不至于真的讓人把精心準備的禮物,再給賣出去。
也是趕巧,或者說是葉兒和葵兒商量好的。
正當宋玉枝應下的時候,葉兒后腳到了。
她和金大娘一道來的。
她前頭領工錢,本也跟葵兒一樣,想著給自家師父表孝心。
無奈金大娘年歲大了,前頭病過一場后,身子一直沒好徹底。
葉兒只能先緊著給金大娘抓藥、添衣,最后只留下了很少的錢,甚至都不夠買成匹的好料子。
但金大娘除開抓魚的本事外,另也會做一些女工。
她用剩下的那筆銀子,給宋玉枝裁了身用各色零碎布料拼接而成的水田衣。
水田衣雖不算華麗,但在經過葉兒仔細的搭配、和金大娘的仔細斟酌后,自有一番勻稱樸素的美,很是合適不喜張揚的宋玉枝。
且水田衣和百家衣相似,都有美好祝福的涵義。
那衣裙按著宋玉枝身量裁的,自是更不好轉送或者轉賣。
宋玉枝又已經收下了一個徒弟的禮,便也不能區別對待,把葉兒和金大娘送來的禮也給收了。
接著隔壁的張屠戶和張大嬸,領著三個兒子也過來了。
他們這樣的屠戶之家,最不缺的就是肉。
張屠戶扛著一扇巨大的排骨,樁子、柱子和栓子兄弟三個,則提著五花肉、豬后腿、帶肉的筒子骨那些。
進門后,張大嬸一邊熟門熟路地指揮丈夫和兒子,去往灶房“卸貨”,一邊笑瞇瞇地道:“枝枝收了徒弟的禮,可也得收我家的。不然我就當你嫌棄我家的東西了。”
這次不等宋玉枝回答,附近其他小伙計的家長也來了。
他們沒有吳家、張家富庶,但也都和葉兒、金大娘一樣,花了心思備了節禮。
哪怕是其中最不富裕的鐵牛家,都送了好些個雞蛋和自家種的菜來。
院子里一時人滿為患,眾人還都跟著張大嬸有樣學樣,讓宋玉枝不許偏心,必須要一視同仁!
宋玉枝怎么也沒想到,自己一時松口,居然搞出了這樣一番熱鬧的送禮場景。
正好宋知遠打掃完里屋,聽到響動出了來。
宋玉枝干脆大手一揮,讓弟弟去把院子大門關上。
她把眾人都給“扣”下了,不答應留下吃飯不許走!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