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然了,很多人家里還有其家人,亦或是后頭還有別的計劃,并不能真的直接待在宋玉枝這兒過中秋。
這也不礙事。
宋玉枝讓宋知遠幫忙登記。
反正來送節禮的都是小伙計的家人,又都同住在清水巷。
只要記錄下家里幾口人,需要幾道菜,宋玉枝這邊做好后,讓小伙計帶著自家的碗碟來取菜就是。
雙方的角色立刻掉了個個兒,眾人成了哭笑不得“被迫”的那方。
“小娘子恁客氣!”
“就是,我們沒把小娘子當外人,這才想著給小娘子送些東西。”
“不用,真不用,我家早就準備上團圓飯了。得了好菜也不會浪費。”
宋玉枝依舊不管他們咋說,“就因為不是外人,你們才別同我客氣。怎么,只許州官放火,不許百姓點燈?都不許拒絕。至于浪費的問題……現下天色尚早,你們登記完后,回家少做一二道菜,也就不用擔心了。”
她說著話,又掃了自家員工一眼。
他們已經習慣性地聽從自家東家的話。
如張栓子這樣能言善道的,立刻就拉著自家爹娘說起了悄悄話——
“東家最不喜歡欠別人的。今遭不應,她肯定還得另外想著回禮。鋪子里平素那么些事兒,她日日忙得不可開交。尤其是明日,是鋪子里盲盒‘開獎’的日子……”
張大嬸和張屠戶一想也是。
正是因為知道宋玉枝不喜歡欠人情,平素又忙,他們才會挑選今日,才把節禮給送來。
本是一番好意,哪兒能回頭讓宋玉枝在百忙之中,再分出心力想回禮呢?
其他小伙計緊跟其后,說的都是大差不差的話。
一眾家長只能笑著應承下來。
家中還有長輩在、或者后頭還要別的事兒忙的人家,應承下來后先回了去,把自家孩子留在了宋家幫忙。
如張屠戶家這樣,家里人全部在這里的,后頭也沒啥事兒,應下后干脆沒走,闔家都留下來了。
宋知遠統計完之后,又帶著人給宋玉枝跑了趟腿,尋到了在附近采買的沈遇匯合。
而等“采購隊”從外頭采買回來,宋玉枝已然利用大伙兒送來的菜,先燒好了幾個大熱菜。
暮色四合之際,宋家的團圓宴準備妥當。
四喜丸子,紅燒排骨,油燜豬蹄,蒜泥白肉,大骨頭豆腐湯……合上早先宋玉枝在清水巷一帶賣過的蘸醬魚丸,酸菜魚,沈遇從外頭買的熏雞,醬鴨等等,最后炒上幾道時蔬,便算是置辦齊全了。
后頭宋玉枝又讓不準備在外用飯的小伙計,回家去拿碗碟來取菜。
這些小伙計回家后,家里大人少不得親自跟過來一趟,對著宋玉枝好一番道謝,再按著自家人口,淺淺取上一二道菜。
一直忙到酉時末,宋玉枝這邊正式開席了。
堂屋里分了三桌,一桌坐吳家人,一桌坐張家人,還有一桌,就是宋玉枝這邊的自家人,加上葉兒和金大娘,另外再加后頭同樣也過來送東西,被宋玉枝強行扣下的劉大全和呂掌柜。
呂掌柜孤家寡人慣了,哪年也沒想過還能再享受到這種熱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