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么一長串問題,要是由完全不熟悉的人問出來,那真跟查戶口沒兩樣。
但現下魏老太太這么問,宋玉枝卻只感覺到了對方真心實意的關心。
她一一回答道:“那次在您家拿到了花紅,回去后我就尋了住處,住到了清水巷。營生的話,您也知道我沒別的擅長的,就會做點吃食。一開始我在碼頭擺攤,攢到一些銀錢后,幾個月前就到城里開鋪子了,就叫‘宋記食府’,在城東一帶還算有些薄名。家里我娘和弟弟都很好。我娘在我家食肆隔壁開了個小針線鋪子,弟弟則是給我們當賬房……”
魏老太太聽完,臉上一點不耐煩的神色都無,只笑道:“我說你送來的月餅禮盒,怎么帶那么精致的圖樣,敢情那是你家鋪子獨有的徽記。我從前就覺著你這丫頭不同凡響。果然我沒瞧錯人,你是有本事,有福氣的!”
一老一少說話的時候,旁邊的話不多的魏夫人便跟沈遇寒暄了幾句,然后拿起了宋玉枝前頭送來的拜帖。
魏老太太掃了一眼,便知道了宋玉枝的來意,她笑著拍了拍宋玉枝的手背。
倒是宋玉枝面上略顯猶豫。
魏老太太見了,便問說:“難不成你跟老婆子我說了會子話,就改主意不想參加那宴會了?”
宋玉枝坦白道:“不是。我是想參加的,倒不是為了結交什么達官貴人,就是因為只有赴了那宴,才能參加后頭官家食肆的角逐。只是……只是我方才進府,就招來不少非議。”
因著她和魏家的關系,后頭宋玉枝赴宴,旁人可不會管宋記是不是真的有資格、有實力,只會覺得魏家給宋玉枝走后門了。
宋記根基尚淺,染上是非,多少會有些麻煩。
更主要的是,魏家這樣的文人之家,最是重視聲譽不過。
像魏夫人,剛才她明顯比魏家老夫人早看完拜帖。
她卻沒有吱聲,想來也是想到了其中的難辦之處。
魏老太太會意過來,擺手笑道:“你們這些小輩,腦子是比我這上了年紀的活絡。可也正是太活絡了,難免想的有些多。老話還說身正不怕影子斜呢!我方才聽你說的開店經歷,我這把年紀尚且覺得傳奇精彩的很。若是連你這樣的后起之秀,都不能參加,今年豈不是一個‘新人’都不能添了?”
“母親說的不錯。”
恰好這時魏先生從外頭回了來。
魏先生一面示意宋玉枝和沈遇不必多禮,一邊接著道:“舉賢不避親。更何況,霍知州擔心我們魏家初次辦宴不經世故,便列了一份賓客名單給我。其中就有宋記。”
魏老太太頷首,“本來你家就有資格參加的。當然你們想的麻煩也必然是有的。所以決定權,還是在丫頭你手里。若是你擔心這件事會影響宋記的風評,也不用擔心不好拒絕……”
這倒是宋玉枝絕對沒想到的發展。
她跟霍家女眷確實有些交情,但都是局限于吃食相關的交情。
福福更是說過,連霍繁星一個月都見不到霍知州幾次。
霍知州這人又出了名的清正。
也就是說,霍知州不可能是看在那些交情的份上,給宋記大開方便之門。而是真的覺得宋記有發展成為納稅大戶的潛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