宋玉枝將豆腐兩面的硬皮去掉,用刀碾壓成泥,在豆腐泥中依次加入適量的油和蛋清,充分攪拌均勻后,調成均勻的膏狀。再用勺子把豆腐膏,均勻平整地抹在深口碟子里,上鍋蒸上大半刻鐘定型。
接著,宋玉枝開始做餡料。
她用姜末爆炒肉餡,炒制肉餡變色,放入切好的海參、蝦仁、筍干和冬菇。
這一步驟里,宋玉枝不忘提點兩個小徒弟,一定要把餡料的湯汁夠收干,不然回頭餡料填進豆腐里,上層的豆腐會散掉。
隨后,宋玉枝把炒好的餡料撒上蔥花出鍋,從邊緣往內,平鋪在蒸好的豆腐底座上,再以同樣的手法,耐心均勻地抹上一層豆腐膏。
抹好之后,宋玉枝得到了一個雪白平整的“豆腐蛋糕”。
她切了一些香菇絲,以香菇絲在白豆腐上擺盤作畫,拼出一棵梅樹的模樣。
最后,宋玉枝用正當季的胡蘿卜,也就是時下人們口中的甘荀,雕出梅花的形狀,擺在“枝頭”,擺好后上鍋蒸制。
未多時,這第二道一品豆腐也出了鍋。
如果說第一道釀豆莛是因為制作工藝,堪稱藝術品的話。
那這道一品豆腐,則是賣相令人稱奇——
豆腐宛如雪地,天地間銀裝素裹一片,一樹梅花不懼風雪,傲立枝頭。
怎一個“雅”字了得!
一時間,三人誰都沒舍得破快這幅美景。
相比之下,干了兩輩子廚子的宋玉枝則司空見慣多了,一人分了一個勺子給他們,一面讓他們快嘗嘗,一邊毫不客氣地用勺子挖了一塊。
經過處理的豆腐,口感尤其細膩,清淡香滑,甫一入口就是滿口的濃郁豆香,如凝脂般嫩滑,又似絲綢在舌尖輕輕拂過。
再稍微一抿,層次豐富的的餡料便在舌尖綻放開來——
海參彈嫩爽滑,鮮美至極,蝦仁飽滿多汁,清甜鮮嫩,筍丁清新脆嫩,粒粒分明,冬菇嫩滑肥美,味道醇厚。
再裹上恰到好處的湯汁,湯汁又滲進豆腐里,濃而不烈,鮮而不膩……實在是極致的味蕾享受!
呂掌柜和葉兒葵兒一道失語,葵兒則反應更大一些,直接吃懵了,喃喃道:“我上輩子一定是個大好人,天大的好人,不然我憑啥吃這樣的菜,跟這樣的師父?!”
呂掌柜忍俊不禁,難得地也跟宋玉枝打趣起來:“不瞞東家,今遭您要赴宴參試,我私心里覺得您廚藝雖好,日常做得最多的卻是家常菜式,難免被那些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賓客挑剔。不知道東家竟還有這樣壓箱底的本事!昨日您說的話可還算數?我現在跟您學還來得及嗎?”
葉兒倒還是沒說話,只目光不由自主地看向剩下的食材。
不用說,她已經迫不及待地想自己嘗試了。
豆芽和雞肉不算是稀罕東西,特別是豆芽還能自己培育,火腿則是先前做月餅剩下的。
現在宋記完全供得起她們練習。
宋玉枝先擺手讓兩個徒弟去練釀豆莛,又正色詢問起呂掌柜是否有改進的建議?這樣參試的話勝算大不大?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