呂掌柜問完,又納悶道:“我看著東家從頭到尾烹制這參雞湯的,并沒有見到什么與眾不同的步驟,。先前更是已經嘗過味,沒有現下這么鮮美,怎么突然就……”
說著話,呂掌柜的目光落在宋玉枝拿在手里的勺子上。
宋玉枝也不裝了,徑自笑道:“掌柜說的不錯,關鍵就在我手里的勺子,或者說在勺子沾染的調料上。”
先前她嘗曹師傅做的雞湯,便覺得鮮美的有些異常,已然超出了雞肉本身的極限,到了不符合常理的程度。
如果宋玉枝是個古代土著,肯定和呂掌柜一般,因為參不透對手擁有的獨家秘方而一籌莫展。
可她是穿越者,自然就聯想到了現代常吃的合成提取調料。
例如相傳日本人從海帶中發現的谷氨酸鈉,也就是大眾常說的味精。
雖然按著時間線,味精這樣的調料,還不應該出現在時下的大楚。
但為了驗證自己的這一猜想,宋玉枝還是不惜工本,讓徒弟去幫忙跑腿購置食材,而后獨自進入灶房,開始新一輪的鼓搗。
她先把蝦皮和紫菜這兩樣海邊城市常見的食材,并上做菜剩下的香菇,一道用溫水清洗干凈,去除表面的雜質,瀝干水份后擦干,香菇切片和蝦皮、紫菜分送入后院的烤爐烘烤,將所有的水分烘烤完畢。
再讓沈遇來幫忙,用碾子將烘干后的香菇片、蝦皮和紫菜,磨成細膩的粉末,最后過篩,篩掉了大顆粒。
最后就得到了一罐子外觀略有些像胡椒面的自制天然味精。
方才宋玉枝趁著呂掌柜想事兒,就在勺子上蘸了一點味精。
顯然她的猜想沒有錯,加入味精之后,她復刻出來的人參雞湯,和曹師傅前頭做的那碗,鮮味上已經相差無幾。
如此之后,宋玉枝也明白過來,為何曹師傅早年對呂掌柜的態度,突然來了個一百八十度大轉彎——
想來他當年給曹師傅嘗味的兩小碗湯底,應該一碗里頭擱了味精,而另一碗沒擱。
那次他恰好做的又是佛跳墻那樣,需要用到鮑魚、海參、魚唇、瑤柱等一系列,本身已經鮮味十足的食材的大菜。
再放入味精,讓味覺敏銳的人品嘗,就不是錦上添花,而是畫蛇添足了。
呂掌柜便選了沒放味精的那碗。
曹師傅哪里能容黃口小兒詆毀自己的家傳秘方呢?
這才說他不懂裝懂,并從那之后就再也沒考慮收呂掌柜當徒弟。
說來還是因為前頭條件有限,也沒參與過官家食肆這樣高端的比賽。
宋玉枝就沒想到在調料上花費心力。
眼下,她先將其中原委和自己的猜想說與呂掌柜聽,末了又對著呂掌柜道了聲謝——
要不是呂掌柜想法子弄來了曹師傅親自烹制的菜肴,宋玉枝估計也想不到,現在已經有對手掌握味精了!更想不到需要在菜式以外的地方進行創新!
呂掌柜忙說不用,一邊說,他一邊背過身去擦了擦眼睛。
前頭他同宋玉枝說起同曹師傅的那件往事,說的時候還算是云淡風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