話音落下,堂上一眾賓客登時就交頭接耳地議論起來。
“往年這試題不都是某樣食材嗎?今年怎么換成味道了?”
“這誰知道,反正怎么出題本也沒什么明文規定,都是知州大人說了算。”
“諸位看,今年誰家獲勝希望最大?”
“這還用說?肯定是吉祥酒樓的曹師傅。他親自出馬,哪怕是一道白菜豆腐湯,都能把人眉毛鮮掉!”
“這么說的話,今年這題明顯是偏向吉祥酒樓了?”
“兄臺慎言!咱們知州大人就坐在堂上呢!歷來也沒聽說他偏向誰家。”
在眾人說話的時候,要下場參加比試的各家酒樓食肆的大廚,先后站起了身。
一眾大廚的臉色都不大好看,只有曹師傅仍舊氣定神閑,背著雙手,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樣。
宋玉枝雖然心里也有些詫異,但她手握自制味精和蠔油,倒也不是沒有底氣。
她面上不顯,給了身旁的李家姐妹一個讓她們安心的眼神后,便和兩徒弟隨眾人一道走到堂前排隊。
幾步路的工夫,宋玉枝明顯感覺到四面八方許多道視線,或打量,或好奇,或嘲弄地投向自己。
“好年輕的小娘子,看著還不到十八?”
“后生可畏啊!這個年紀,就能來參加官家食肆的競選,同曹師傅那樣的大廚交手。便是輸了也與有榮焉!”
“幾位老兄日常不往長纓街以外的地界去,便也不知道這位小娘子的來頭!這小娘子的‘宋記食府’才開了不到半年,勢頭可猛著呢!現在說她會輸,我看言之過早。”
說來也正常,大楚朝雖然不缺廚娘,但大多都是官宦人家,特地培養給女孩的陪房。將來隨著女孩出嫁,領到婆家去照顧飲食的。
在民間,酒樓食肆里當一把手的廚娘還是稀罕物。
就好像此時,堂前十幾家酒樓食肆的大廚排在一處。
只有宋玉枝是女子,且帶的兩個幫廚也是小姑娘,三個人的年紀加起來,才跟一般中年大廚的年歲一般高!
宋玉枝并不怕人瞧,也不怕人議論,甚至還能從眾多目光中,感受到其中屬于沈遇的那道,回望過去,不動聲色地朝他眨眨眼。
她只擔心兩個小徒弟不習慣這樣的場合。
好在葉兒和葵兒既跟著自家師父來了,便早就做好了心理準備。
加上她們已經跟在宋玉枝身邊歷練了一段時間,別說本就膽大的葵兒,哪怕是內向敏感的葉兒,都不再那么畏縮。
兩個小姑娘學著自家師父的樣子,挺直腰脊,雙手疊于前腰,眼觀鼻、鼻觀心,任由眾人打量議論。
眾人站定之后,霍知州又說了些勉勵眾人、感謝參選和感謝諸位為商宴出力的話,魏家管家過了來,邀請眾人前往灶房。
去年宋玉枝便來過魏宅,為魏老夫人下廚烹制菜肴。
當時魏宅的灶房里有三個灶臺。
這次設宴,魏家自然也要在這方面另做安排。
魏家把灶房旁邊的另外幾間屋子也打通了,合并成一個巨大的灶房,弄了十五個灶臺出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