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打中秋節后,好些個先前沒聽過、更沒來過宋記,卻在中秋節前收到了宋記月餅禮盒的人家,少不得要親自來宋記看看,嘗嘗宋記的其他的吃食。
九月里,宋玉枝推出麻辣燙后,宋記的生意就比之前上了個臺階。
宋玉枝在官家食肆的競選中勝出后,那些在商宴上那些說來日一定來幫襯的賓客,也不是全然的客套和說空話,還真有好些人過來光顧。
尋常的食客聽說了這樁事,或是對宋玉枝獲勝的菜肴好奇,或者是想感受一下城中達官貴人的同等待遇,紛紛指名要讓宋玉枝再做那撈汁小海味。
即便是宋玉枝定下一百文的售價,也沒能阻擋他們的熱情。
畢竟她做出來的菜肴,本身就新穎獨特、滋味絕佳,物超所值,另一方面還是因為同行對比——
每年這場競選比試過后,當選獲勝的酒樓食肆都會借著勢而起,推出獲勝的菜肴當成自家的招牌菜,定上個三五百文的售價。
作為常勝將軍的吉祥酒樓就更別說了,曹師傅根本不會服務普通的食客,只會讓小徒弟做個八九分像的,放在酒樓里出售。
價格更不止三五百文。
相比之下,宋玉枝揚了名、得了勢之后仍不忘初心,沒想過借著機會橫加斂財,一百文的定價簡直良心的過分了!
別說家中境況尚可的食客,便是手頭緊緊巴巴的,也想著好好支持宋記一番呢。
宋記的生意蒸蒸日上,一眾員工每日忙得腳不沾地。
宋玉枝和呂掌柜商量了一番后,另外又從清水巷一帶,選了三個先前合作過的小子進了宋記,把跑堂隊伍擴充到了十人。
雜役方面,宋玉枝已經知道沈遇有心想去做他自己的事兒,便讓劉大全聯系了早先苦力行當中的兄弟,也給添了兩個人手。
如此之下,宋記的人手才算將將夠用。
十月中旬,在幾場大雨之后,豐州城的冬日如期到來。
宋玉枝見識過北地冬日的威力,早就在周氏那邊,給所有人定做了兩身冬衣。
等大伙兒都換上清一色的冬裝后,天氣越發寒冷,麻辣燙自是更不愁賣。
連那些個只是想來走個過場的大戶人家,都有吃上癮的,日日都使下人提著食盒來買。
宋記的銀錢匣子一天比一天滿,每過數日,宋玉枝就得讓人出去跑一趟,把銅錢換成銀錠子。
不說日進斗金,日進個十兩現銀,總歸不算夸張。
這日,那先前抽中大獎的老秀才,留到很晚才走,走之前特地私下里找宋玉枝說起了一樁事。
也不知道是出于先前中獎后,宋玉枝為她解除尷尬的感謝,還是他老人家真的惜才愛才。
老秀才說的也不是旁的,就是建議宋玉枝把宋知遠送去讀書。
“老夫這把年紀,還未見過令弟這樣聰慧的娃娃,尤其是算術,已經比一般的賬房先生還厲害。但在老夫看來,算學終究是小道,若小娘子只讓令弟弟學這個,而不讀書,最終必然會浪費他的天資。”
老秀才苦口相勸,還說宋玉枝若是信得過他,就把弟弟送進他所在的學塾。
和他同行的幾個書生也是一樣,都表現得十分友善,很愿意接納宋知遠當自己的師弟。
在眼下這個時代,孩子讀書是件大事,通常都是家長決定的,輪不到小孩自己發表意見。
但宋玉枝受了沈遇的啟發——
自家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去了,沒必要把所有人都綁在自家鋪子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