畢竟不是人人都跟她和呂掌柜一樣,對吃食和經營有發自內心的喜愛。
是時候讓家人選擇自己要走的路。
她更不是那種獨斷專行的人,便當即把宋知遠喊到跟前,詢問他的意見。
宋知遠近來干的多,吃的也多,比秋日里高壯了不少。
換上冬裝之后,他看著跟個小圓柱似的。
“小圓柱”聽完了自家姐姐轉述的話,想了想,又掏出貼身放的小賬簿翻了翻。
在舉家落難之前,他已經正式開蒙,學完了三百千,也就是《三字經》、《百家姓》和《千字文》等一系列啟蒙讀物,認得很多字。
但一年沒再碰書本,很多字他已經有些記憶模糊。
以至于近來宋記生意越來越好,賬目越來越越多,他賬簿上用來代替文字的圈圈叉叉,也越來越多。
只有他自己看得懂。
在自家鋪子里,自家人也不會笑話他。
但現下宋記不是還有合作伙伴么?!
宋記現在可不是單方面被清風客棧輸送客人了,已經開始穩定地“反哺”清風客棧。
兩家往來的賬目與日俱增,之前他和李英杰一道對賬,李英杰雖沒笑話他,但賬簿卻惹來了不少麻煩,李英杰需要宋知遠幫著解釋,然后重新謄抄……頗費手腳工夫。
再不把書本撿起來學,怕是往后這賬簿上的圈圈叉叉,會變得越來越多,跟不上宋記的發展腳步。
宋知遠很快拿定了主意,說:“我就是怕我去學堂之后,咱家鋪子里……”
老秀才立刻說不礙事,“學塾的上課時間雖是定死了的。但也可以通融。像現在的學生里,有個和祖母相依為命的。他祖母身體不便,每日得按著時辰吃藥。那學生午間便可以回去給她熬藥……我可以幫你和山長請示,讓你午間不在學塾用飯和午休,回鋪子來幫忙。
宋記還是午市生意最好,需要記賬的地方最多。
晚市的時候,學塾已經下學了,就更沒什么好操心的了。
等于宋玉枝只需要另外安排人手,在早市的時候頂上一陣。
對于剛擴充了人手的宋記而言,倒也不算啥難事。
宋知遠沒有其他顧慮了,眼巴巴地看向自家姐姐。
宋玉枝看出他是愿意的,便接著問起束脩。
她聽客人說過,老秀才對境況艱難的學生會額外照顧,少收甚至不收束脩。
但以宋記現在的規模和經營狀況,宋玉枝自是不可能憑交情去占貧困生名額的,想問一個公道的具體價錢。
“我同小娘子有緣,又實在喜歡令弟。束脩的話,小娘子看著給就成。”
他身邊的書生給理解岔了,以為宋玉枝跟時下普通的家長一樣心疼銀錢,便幫腔道:“沒錯,宋小娘子的弟弟這般聰慧,來日必然前途無量。等金榜題名,這點束脩又算得了什么呢?”
這話不說還好,說完之后,方才還一臉期待和躍躍欲試的宋知遠立刻蔫了。
宋家人這輩子都是不能科舉入仕的,甚至連京城都不能踏足,還談什么“來日”呢?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