玉茗福了福身,見了禮,道過“新年”吉祥,又道:“老夫人說今日指不定還要落雪,怕路上不好走,讓奴婢來迎一迎。”
一家子登上魏家馬車,周氏少不得道:“老夫人實在太客氣了,我們自家有驢車,并不用這么麻煩的。”
玉茗笑著回話:“驢車不比馬車快。宋夫人就當我們老夫人心急吧。畢竟她老人家可有程子沒見到姑娘了。”
魏老太太是真把宋玉枝當成親孫女疼,特特派人來接倒也正常。
周氏遂也不再多說什么,和玉茗寒暄起了別的。
宋知遠昨晚上被鞭炮聲吵得沒睡好,歪在趙大娘身上補覺。
宋玉枝靠在車窗邊假寐,已然察覺到了不尋常之處——
誠然,魏老太太派人來接自家人去魏宅,并不反常。
但反常就反常在,如果只是擔心路上不好行,魏家的車夫駕車過來就行,哪里需要那么些身強力壯的家丁呢?
家丁們行動在馬車四周,與其說是接人,不如說是護送!
這么想著,宋玉枝不動聲色地掀開車簾。
大年初一的街道上,自然是不缺行人。
很多人穿著新衣,提著年禮,臉上喜氣洋洋。
而很少一部分人,不止沒有喜氣,反而行色匆匆,即便同人交談,也是壓低了嗓音交頭接耳,時不時還要略顯緊張地環顧四周。
更重要的是,巡街的官差明顯增加了。
他們臉上皆是一派肅穆之色,還都把手按在隨身的佩刀上,似乎隨時就會抽到而出。
聯想到昨日城門提早落鑰、沈遇未歸家過年的情況,宋玉枝便知道自己猜想的沒錯——
北邊,出事了!
天光大亮的時候,宋玉枝等人來到了魏宅。
自打魏宅憑借承辦商宴走到了人前,就一日比一日熱鬧。
今遭也是一樣,魏宅門口匯聚著各色登門拜年送禮的人。
大過年的趕人實在不好,魏家門房正客客氣氣地讓客人登記。
宋玉枝自然不算客人,也就不用等待,一家子由玉茗領著進了宅子。
進了宅子之后,幫忙捧著年禮的玉茗道:“今年實在人多,拜訪的老爺還好說,就在前頭書房待著,同老爺吟詩品茗。女客那邊,老夫人這幾日精神不濟,只有我們夫人獨自招待……”
魏夫人性子安靜,話比周氏還少,讓她一個人招待那么些女客,實在是為難她。
周氏聞弦歌而知雅意,提出自己可以幫忙。
玉茗笑道:“那敢情好,就勞煩兩位夫人了。兩位夫人放心去,左右都是一家子,回頭等送走了客人,再去見老夫人不遲。”
周氏和趙大娘隨著魏家其他下人去尋魏夫人。
后頭又有十來歲的小廝來了一趟,說魏先生找宋知遠,讓他去前頭書房一道待客。
等宋知遠也走了,宋玉枝一個人到了魏老太太所在的松鶴堂。
這明顯就是魏老太太有話要跟她單獨說。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