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家的馬車稱不上多豪華精良,但長處在于帶了衙門特有的徽記。
一路上都十分安穩,哪怕是一些想趁著局勢尚不安穩,渾水摸魚的地痞無賴,都避之唯恐不及。
途經長纓街一帶的時候,宋玉枝撩開車簾,仔細看了一圈。
這處昔日最是繁華的地帶,如今卻看著最是可憐。
縱火、搶掠的痕跡十分惹眼,屢見不鮮。
尤其是吉祥、如意這樣叫得出名號的老牌酒樓,更成了重點關照對象。
就跟魏宅一樣,別說里頭了,就是外頭的門板都教人拆走了。
宋記的境況只能算略好一些,不值錢的門板沒人要,也沒有被火燒的痕跡,但是大門讓人劈開了,不知道丟了多少東西。還有那堵把鋪子一樓隔成兩個鋪面的承重墻,瞧著損毀嚴重。
宋玉枝尤記得當時租賃的時候,主家就說過那堵墻至關緊要,不能拆除,拆了說不定哪天整個二樓都會坍塌下來。
現在宋玉枝只慶幸自家鋪子是租賃來的,這種不可抗力的損失不用自己承擔。
而那些值錢的物資,又都提前轉移走了。
不然至少損失三分之一的家當,甚至為了修葺鋪面,前頭半年都要白干。
至于往后……
往后宋玉枝想著先陪著沈遇,去尋訪那位避世的老大夫,給沈遇穩住了傷勢,再做下一步打算,看看是另外選址,重建豐州城內的宋記,還是索性直接去往她向往已久的京城,在京城重立門戶。
她兀自想著事兒,馬車便已經停到了衙門官署。
宋玉枝來過好幾趟了,下了馬車后就準備往偏門去。
劉文書伸手虛虛把宋玉枝攔住了,“小娘子,你家的戶籍文書已經蓋過大印,現今你人又到場,不必急于一時,還請小娘子先行去往霍大人的書房。”
說著話,劉文書就做了個“請”的手勢,帶宋玉枝往正門進。
這種體驗對宋玉枝來說還挺新奇的,畢竟過去的大楚朝有規定,官署里除開公家人和身上有功名的,其余人等一律只得走偏門。
哪怕是人命關天,哪怕是大案要案的苦主,都得從偏門走。
更遑論尋常來辦手續的普通人,都得在窄小的偏門,排隊等候過一程子。
也不知道今日是得了優待,還是朝廷頒布了新的詔令。
劉文書從宋玉枝的神情中,捕捉到了一絲疑問,就解釋道:“小娘子或許猜著了?朝廷頒布了一系列的新詔令,其中就有一條,往后凡是大……大乾百姓,來往衙門都可以走正門。”
宋玉枝就是普通百姓,日常關心的無非就是生活中的柴米油鹽,衣食住行上的小事。
新朝能頒布這種惠及民生的詔令,明顯就比前朝更注重百姓,對宋玉枝來說自然是好消息。
她點了點頭,臉上也多了一點笑意。
見宋玉枝對新詔令有興趣,去往書房的路上,劉文書便多說了幾句。
例如舊朝臨時頒布的那條催婚令,新朝就已經廢除了,女子十七之后仍然嫁娶自由,不會被官府強行配人。
還有稅收方面,新朝也有意向做出改革。
改革之后,像宋記之前那種收益狀況的商戶,就不用承擔那樣高額的稅款了。
不過稅收乃是國之根本,所以現在只放出風來,還未曾下達確切的詔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