宋玉枝從衙門出來后,心情格外復雜,主要就是因為這樁事。
趙大娘和周氏都說她有心事,其實倒也沒說錯。
現下,見宋玉枝神色不大好,一眾傷兵互相使了個眼色。
有人勸慰道:“教頭夫人,您不必為我們不平。”
“我們這種人,身無長物,家無余糧,說難聽點就是爛命一條。霍大人能幫我們爭取到后半輩子的倚仗,自也滿足了。”
“沒錯。我爹去得早,我娘寡婦人家靠著到處給人做工,把我們拉扯大,沒少受人白眼。我哥到現在還沒銀錢娶媳婦呢。我娘原想著把我妹妹換嫁出去。現在好了,朝廷給一份,霍大人再另外給一份。兩份加起來,肯定夠我哥娶妻了,我妹妹也能去尋個自己心儀的夫婿……”
“不止呢。大伙兒別忘了,除開撫恤銀之外,還有功名呢。從今往后,我們可都是于國有功之人,再沒人敢把我們小看了去,也算是揚眉吐氣一回!”
“不用去滾釘板,告御狀咯!我聽說滾過釘板,身上會跟蓮蓬似的,喝下肚的水都會漏出來!”
一眾傷兵極盡所能地活躍著氣氛,連屋里那些個傷勢嚴重、尚且下不來炕的,都努力加入了話題。
情勢比人強,尤其是活在底層的平頭百姓。
平頭百姓身如蚍蜉,去撼動身負從龍之功,又即將成為皇親國戚的“大樹”,無異于天方夜譚。
哪怕他們不怕死。可他們還有家人、族人要顧。不能為了“公道”兩個字,搭上闔家、甚至闔族的性命。
于是只能調整心態,安慰宋玉枝的同時,也安慰自己——這樣已經很好了!該知足啦!
宋玉枝并不見怪。
抬眼稍微一端詳他們的神色,發現他們很多人笑得比哭還難看。
宋玉枝只覺得心頭沉甸甸的,像被大石塊壓住一般,壓得她喘不上氣。
“你們……你們晚間想用什么?我一會兒做來。”
宋玉枝強行換了個輕松的話題,“吃酸菜餡的餃子好不好?家里面粉多,還有好些酸菜。”
一眾傷兵自然應好。
“教頭夫人做啥都好吃,熬的白粥都比別人的好喝。”
“教頭夫人隨便做,調好餡料之后就拿過來,我們自己包。沒得讓您累著。”
“教頭夫人做啥都成!就是別忘了記賬哈,我們不吃白食!”
宋玉枝應過,快步轉身回到小院里。
小院里靜悄悄的,周氏和趙大娘還未回,宋知遠寫好了書信,出去寄信了。
宋玉枝剛準備往里進,后腳小石頭追了過來。
宋玉枝以為他是心急過來幫忙,就道:“你們教頭還睡著。你不用幫我,幾百個餃子而已。我忙得過來。”
忙起來了,沒工夫去胡思亂想了,心也就能定下來了。
“不是。我是有話想同您說。”
小石頭出聲之后,宋玉枝才發現他嗓音沙啞,帶著濃重的哭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