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殿下對宋彥這老師的關照,多是體現在宋玉枝略過不看的那部分家當上。
后頭莊子鋪子和黃金那幾樣,在京城這樣的地界,特別是在開國之初,犒賞功臣的時候,其實是排不上號的。
但排不上號,那是對顯赫人家來說的。
對于他們這個小家,對于宋玉枝而言,這已然是天降橫財一般的驚喜!
黃金百兩那就是白銀千兩。
宋玉枝并不準備動用太多——至少也得放六成在家,供宋彥和周氏取用。
尤其宋彥現在是官身。
宋玉枝沒吃過豬肉,也看過豬跑,自然知道官場上的人情往來和交際應酬,很是需要銀錢。
她可以暫借出四成,也就是四百兩銀子。
這樣即便她把魏老太太給的五百兩銀票物歸原主,身上仍能湊出千兩銀子。
就是不知道這樣一筆銀錢,能在京城租到什么規模的鋪子。
故而宋玉枝的目光又落到單子里那幾間現成的鋪面上,“娘,這幾間鋪子在哪里?地方多大?市口如何?有沒有配掌柜或者管事?”
無奈周氏并不全然清楚,“我嫁妝里的那間在朱雀大街上,市口已然很不錯。但脂粉鋪子,你也知道,地方并不很大,只比先前咱家在豐州城的那間針線鋪子略大一些。并不合你用。至于你爹名下的那幾間……”
那幾間鋪子的情況,也別說周氏了,怕是宋彥本人都并不如何清楚。
畢竟他們夫妻都不算精通經營之道,先前宋彥又一心只盼著同妻小團聚,自然對這方面也不會太過上心。
周氏愛憐地摸著閨女柔軟的發頂,嘆息道:“是娘沒本事,沒能給你留下最好的。”
回想剛有閨女,還未開始給她遍請名醫之前,他們小家里的狀況還是很不錯的,光周氏嫁妝里的京城鋪子就有六七個之多。
更有好些周家二老特地給她配上的掌柜和管事。
在那些急著用錢的歲月里,其余鋪子都讓周氏給變賣了。
后頭周家二老先后病逝,周家換了當家人,周氏的兄嫂便趁機把那些掌柜額和管事都給要回去了。
宋玉枝挨著周氏的肩膀蹭了蹭,“娘別這樣說。要不是為著我,您哪兒能把外祖家費心給您的置辦的嫁妝,花銷成這樣?您這樣說,我心里也要過意不去的。您放心,往后有我呢!等我掙了銀錢,給您置辦更好的。”
這話聽得周氏直笑,“這自古當娘的嫁妝都是留給女兒的。至于你弟弟的那份——你爹正當壯年,自有他去煩心。你若是掙了銀錢,當然得自己留著。還給我置辦什么?”
宋玉枝說自己樂意,“娘知道我對吃穿那些不講究。銀錢多了怕是也不知道享受,我就愿意給娘。”
周氏柔聲應好,“那娘就等著咱們枝枝孝敬了。”
母女倆說著話,天色便漸漸晚了,周氏把單子和庫房鑰匙又收起來,催著宋玉枝入睡。
一覺好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