尤其是恰逢太后又精神不濟,聽了不知道多少官眷說話,打心底里更是不耐煩那些個常見的、討要恩典的說辭。
而一旁的宋玉錦,則是垂下頭撇了撇嘴,就差把“真是個傻子”幾個字寫在臉上。
撇完嘴,宋玉錦改換了神情,上前兩步,再次行禮道:“臣女見過太后娘娘,皇后娘娘。”
上首頓時一靜,半晌之后,皇后才問起說:“本宮依稀記得宋翰林只有一女,你是……”
皇后的詢問并不帶任何揶揄和鄙夷,只是再尋常不過的詢問。
宋玉錦聽到耳朵里,感受到殿內其他女眷得來投來的各色視線,心中頓時五味雜陳——
想她昔日首輔家的嫡長孫女,身份不輸任何世家貴女,和海家的女眷也在各色場合中碰過面。
海家一朝得勢,竟把她忘了個干凈?!
但心情再復雜,宋玉錦面上也不敢如何,只能尷尬地解釋道:“臣女是宋家大房的長女,家父時任寶鈔司正。”
這話一說,殿內投向宋玉錦的視線就更多了,揶揄的,鄙夷的,好笑的……就差把宋玉錦看成個篩子了。
宋玉錦被她們瞧得面紅耳赤,但還是強撐著道:“臣女準備了一份壽禮,還望太后娘娘垂愛。”
這么說著,想到自己花費重金求來的壽禮,宋玉錦不覺挺直了腰桿。
俗話說禮多人不怪。
宋玉錦又是跟著宋家人過來的,哪怕是看在宋彥的面子上,太后和皇后也不好太過給她難堪,以免新朝初立,就寒了有功之臣的心。
“原是如此,宋大姑娘把壽禮呈上來。”
宋玉錦應一聲“是”,呈上一個錦盒,侃侃而談道:“臣女偶然得到了一尊白玉觀音像。雖只巴掌大,但通體雪白,沒有一絲瑕疵。更難巧合的的是,觀音面容栩栩如生,慈眉善目,圣潔非常,和太后娘娘有幾分相似……”
“臣女聽聞太后娘娘素愛禮佛,便斗膽獻上此像。恭祝太后娘娘歲歲平安,年年如意,福壽康寧。”
聽到他這樣說,殿內其他官眷看向宋玉枝的眼神,就沒有那么多惡意了,反而小聲夸贊起來——
“宋大姑娘這份禮,既不落俗套又有心意,倒是把宋家前頭兩份禮給比下去了。”
還有人酸溜溜道:“何止是比下了那兩份,是把咱們都比下去了。”
都知道新皇登基后,崇尚儉樸之風。
所以各家準備壽禮的時候,都不約而同地避開了貴重之物,主打一個“上有所好,下必效焉”。
反觀宋玉錦準備的白玉觀音像,巴掌大小,并不會價值連城,卻又比一般的壽禮,多了幾分妥帖的心意和恰到好處的貴重。
對比之下,一般的壽禮受制于銀錢預算,就顯得落于俗套了。
也別說她們了,就是宋玉枝也沒想到宋玉錦會有這種巧思,不禁多瞧了她一眼。
宋玉錦對著她得意地昂了昂下巴。
然而下一瞬,眾人卻聽那負責呈送錦盒的宮人,倒吸了口冷氣!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