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免禮請起。”
一道略顯滄桑的聲音自上首傳來。
宋玉枝奉命起身,眼觀鼻、鼻觀心地站定,同時用余光悄悄打量著殿內的情況。
正殿內除開一眾宮人和一些個被留下的官眷外,上首一共設了三個座位。
最右邊的空置著。
正中間衣著最華麗的自然就是太后。
她老人家面目和藹,剛過花甲之年,頭發花白,但看著并不算如何蒼老,乍眼看去,比民間五十歲的婦人還年輕不少。
但可能是今日接見了半日官眷,太后臉上雖然還掛著笑,但神色中已經有了肉眼可見的疲憊。
而坐在太后左邊的,則是身著宮裝大衫的中年婦人。
婦人年近四十,面容只能稱的上清秀,但舉手抬眸之間氣度斐然,自有一股威儀莊重之態,就是皇后了。
皇后見太后累了,便幫著開口道:“是宋翰林的家眷吧?都是自家人,松快些,上前說話吧。”
周氏和趙大娘上前,呈送上兩份壽禮。
第一份是周氏親自繡的“壽”字圖,選用了各種不同的字體,繡了九十九個小“壽”字。合在一起,拼湊成一整個大“壽”字,剛好是一百之數。
所用的繡線和布帛,雖然稱不上多名貴,但貴在心意和巧思。
皇后不吝夸贊周氏心靈手巧。
連方才累得有些說不動話的太后,都再次開口道:“宋夫人有心了,這份壽禮,我……哀家很喜歡。”
第二份壽禮,就是宋玉枝做的吃食了。
春末夏初的天,尋常吃食已經不大經得住放。
宋玉枝把日前采來的枇杷,做成了兩罐子吃食,一罐子是滋潤肺部的川貝枇杷膏,另一罐子是酸甜可口的枇杷果醬。
兩個裝盛膏醬的瓷罐子都是從外頭買的,雖不是什么頂名貴的瓷器,卻是溫潤的白瓷,掛上兩個周氏親自編的、紅彤彤的中國結,看著就怪喜人的。
“也是個有心的好孩子。”太后聲音里的笑意更濃,“這幾日換了季,哀家正好有些犯咳,嘴里又有些沒味兒,正好嘗嘗你的手藝。”
說著,皇后又提起道:“先前聽晏兒提過,宋翰林和家人先前因為一些誤會,失散了許久。宋小娘子,之前過得可還好?”
上位者拋出這樣的問題,如果對答的換成別人,少不得要訴訴苦,道一道委屈,最后表明自家夫君/親爹能有幸跟著建元帝開疆拓土,無怨無悔……
最后名正言順地求來一些恩典。
但宋玉枝卻沒有這種夸大苦難的習慣,只不卑不亢道:“回娘娘的話,臣女初到豐州城時,境況確實不大好。但臣女病愈之后,幸運習得了一些廚藝,先擺攤后開鋪子……來京之前,臣女在豐州城內已經開了半年有余的食肆,自給自足,日子尚可。”
這話說完,殿上眾人反應不一而足。
太后和皇后對視一眼,臉上都多了一絲贊賞。
畢竟大喜的日子,誰也沒有聽人喋喋不休訴苦的癖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