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如已經被吞得皮骨不存的鮮卑、契丹與女真。
但是,社會的進步、文化的發展,不是依靠倔強便可以抵擋得住。大元王朝,想成為睥睨天下的帝國,就必須讓步于更先進的文明。
至元十三年,在許衡與王恂的配合下,郭守敬開始受令制定新的歷法。五年間,于東西六千余里、南北一萬一千余里的廣闊國土內,郭守敬建立了二十七所站點,進行“四海測驗”。在收集了詳實的數據后,于十年前的春天,完成新歷法的制定。
這是屬于元朝自己的歷法,忽必烈將其命名為“授時歷”,并推行于天下。
于是,元朝開始有了自己確定的新年。
大明殿內,忽必烈與他的皇后南必,已經入座于御榻之上。
兩人的目光,都看向殿中的七寶燈漏。
此漏高一丈七尺,以黃金為架,飾以真珠,內為機械。漏中有十二個小木偶人,代表十二神,各執相屬時片。時辰一到,便有相對應的木偶人打開小門出現在燈外板上,以報其時。
燈漏下層四角,又各立一小人,分執鐘、鼓、鉦、鐃。一刻鳴鐘,二刻敲鼓,三刻響鉦,四刻鳴鐃。
這座極具想象力與創造性的燈漏,天下僅此一座。不僅令所有前來朝拜的異國使臣驚嘆不已,就是忽必烈自己每看一次,都會由衷地在心里暗贊一次:沒有我的支持、沒有大元強盛的國力,哪怕是聰明如郭守敬,想必也做不出這種巧奪天工的燈漏!
掌管燈漏的,是司天監下屬兩個正八品小官。站在殿內看管燈漏等候雞鳴的是擎壺郎,站在樓上面向殿外負責報時的是司辰郎。
這兩個,又被稱為“雞人”與“鳴人”。
“嘰嘰——”一個代表辰時的小人偶發出低低的鳴叫。
“雞人”擎壺郎隨即朗聲喊道:“辰時已到!”
“時辰已到!”樓前的“鳴人”司辰郎,對著殿外的風雪,拼力吼出聲響。
大元國至元廿八年的元正朝會,正式開始!
雄渾而又莊重的奏樂聲,自大殿兩側傳出。如蒼天之下的飛雪,如無垠草原之上的奔馬,如傲立于崖上的雄鷹,又如漫山遍野的牛羊。
鮮衣怒甲的四支怯薛軍,在四個怯薛長的率領下,踏著雄健而強勁的步伐,從日精門和月華門,昂然進入大明殿中。
叩拜皇帝,山呼萬歲。
而后兩支分立殿中兩側,兩支各守于大殿之外。
這其中,已經沒有一個漢兵的影子。
身著白色朝服的文武百官,抖落身上的積雪,拼出兩支隊伍。蒙古人在前,其他人隨后,步入大殿。
叩拜皇帝,山呼萬歲。
中書丞相安童在左,尚書丞相桑哥在右,同時舉杯向皇帝三進酒。
皇帝與皇后微微頜首,齊齊露出慈祥的笑意。
而后入殿的,是僧侶代表。
新鮮出爐的活佛在左,被迫讓出一半首席之位的國師在右,各領數個盛裝的喇嘛和尚,叩拜皇帝,山呼萬歲。
身后,還擠著管理道教的集賢院道士官員,與管理基督教的崇福司基督徒官員。
再后,便是外國使臣與蕃客。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