忽必烈抬手輕揮,邊上一個值守的怯薛兵上前,取了耶律希亮手中的折子,遞上前來。
靜靜地看了半晌,忽必烈抬眼問道:“這些,都是你自己的主張?”
姚燧聽著心里微微一顫。
耶律希亮梗著脖子,朗聲應道:“是的!”
“你想要領軍出征?”
“愿為皇帝鷹犬,無論去往何處!”
“好——”忽必烈悠悠說道:“今日朝會,先到此結吧。”
眾臣心癢難撓,卻沒人敢開口詢問耶律希亮到底提了些什么樣的建議。只能各自嘀咕著散去。
只有桑哥與安童留在最后,看向閉目沉思的忽必烈。
忽必烈抬起手,指向安童。
桑哥既驚且怒,狠狠盯了安童一眼,卻只能無奈轉身,一步三回頭地離開大殿。眼中的期盼與乞求,卻沒得到皇帝任何的回應。
值守的怯薛兵拿來一個墊子,放在忽必烈身前,隨即離去。
空空蕩蕩的大殿之內,只余一君一臣。
安童盤腿坐在墊上,接過忽必烈遞來的折子,細細觀看。
折子中,針對紙鈔危機,提出了四個解決的方案。
第一,讓所有的王公貴族,以現銀購入至元寶鈔,以平抑紙鈔的貶值。待到風波過后,再適當返還。
此策相當于朝廷向諸王公貴族借來現銀,以充實國庫,作為穩定幣值的保證金。
當然,風波什么時候會過去,朝廷還會不會歸還這些銀子,誰也不會給出保證。
這建議確實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紙鈔的危機,不過提出這建議的人以及奉命執行這建議的官員,必將會被那些如狼似虎的蒙古王公貴族撕成碎片。
一如當時的盧世榮。
安童直接忽略這條建議。
第二,在江南諸行省推行包稅制。將來年的夏、秋兩稅,以及所有市舶司的貿易收入,打包出售,并提前收取現銀。
此策倒是有實施的可能。
不過市舶司的收入歸泉府司,屬于皇帝的私庫收入。此舉相當于讓皇帝自掏腰包,來彌補部分損失。
而且,現江南的海外貿易,幾乎被控制于日月島手中。日月島有實力掏出這么多的現銀來嗎?
如果沒有這實力倒也罷了,若有這實力,對于朝廷來說,恐怕未必就是件好事。
而江南兩季稅收,拱手讓于他人,這與默許江南獨立何異?
沒空細究這其中到底還有什么利弊,安童繼續往下看。
第三,禍水東引。
將紙鈔大量向周邊屬國投放,以征東行省高麗為主,以西南緬甸、安南為輔。同時可以考慮西域諸汗國。
以貶值的紙鈔換取現銀為主,以購買糧食藥材為輔。
同時派出大都周邊駐軍,一來可以緩解朝廷養軍的壓力,二來就食于這些屬國的同時給予他們適當的壓力。
意思是,這些屬國同意便罷,不同意直接開搶便是。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