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63章覺華島的喇嘛
夜半,大都積水潭碼頭。
燈火如晝。
自郭守敬主持開鑿了通惠河之后,這條運河便成為了維系大都的生命線。
江南漕糧運抵直沽后,通過海河,過三岔口入北運河,經武清、河西務、楊村,抵通州。再順通惠河直達積水潭碼頭。
河水還未完全解凍,今年第一批來自江南的糧食便已運抵積水潭。
這是梁王府為了應付由其主持的佛事之需,而調來的糧食。至于算不算朝廷的漕糧,估計在佛事之后,還得與朝廷進行一番爭論。
梁王不在,梁王府的主事人自然便成了王子松山。
圣意難違,為了承辦這個突然砸來的差事,完全推卸不了責任的松山,只好擺出一副神擋殺神、佛擋殺佛的架勢,上竄下跳,肆無忌憚地從每個角落征收可以得到的資源。
人員、牲口、車輛、船只、場地……只要能想得到的東西,松山便以蠻橫的姿態去要去拿,一言不合便直接開搶。
大都人心惶惶,上下官吏早已無心政事,就是中書省、尚書省今年也根本無力承辦這樣的一場佛事。既然有人出頭,其他部門自然樂得清閑。能給不能給的權限與物資,便盡可能的給出去。
更何況,松山雖然蠻橫,到底也準備了一些糧食用以支付人員的工資。
紙鈔的貶值在過年之后,迅速地席卷了大都,整個中書省直轄區域,無一幸免。
對于普通百姓而言,損失難免,倒也算不上太大,因為他們的手中本來就不會有大量的現鈔留存。
有錢的人家,即便是千貫萬貫的紙鈔轉眼成為廢紙,也沒到傷筋動骨的地步。
最慘的是大都大量靠朝廷薪俸過活的中低層官吏與士兵。
如今一個月的薪水,已經買不到一天所需要的糧食。領吧,沒有意義;不領,家里立時便揭不開鍋。
朝廷將大量的漢軍派駐外地,起碼暫時解決了大都軍隊嘩變的危機。剩下無處可以安置的官吏,只能張皇失措。
反了吧,沒刀沒槍。不反吧,坐等餓死?
在這種情況下,松山手頭的這些糧食,無疑便成為他們的救命稻草。
大量的普通官吏扔下本職工作,加入松山的籌備隊伍之中,任勞任怨,啥活都干,只因為松山可以用糧食支付他們的勞務費。
在紙鈔貶值,現銀嚴重不足的情況下,糧食已經成為了大都絕對的硬通貨。
于是梁王府的號令,在大都已近乎通暢無阻。
只要他不公然造反,連皇宮之內也對松山肆無忌憚的行徑保持了沉默。
自積水潭卸下的二十萬石糧食,不過一夜之間,便被松山消耗得一干二凈。相對于大都數十萬的人口,二十萬石糧似乎砸不起任何的水花,卻又似乎讓慌亂的大都百姓稍稍地安定下來。
只要江南有糧過來,就說明江南人還不會造反,說明國朝還是處于穩定的狀態之中。至于紙鈔,貶就貶了吧……反正都是遲早的事!
至于這二十萬石糧,是朝廷征用來的或是花錢買來,還是松山去搶來的借來的,又有誰會去關心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