而二十萬石糧食到底如何分配,會流向誰的腰包,則是誰也沒權力過問之事。
沒關系,據說不僅明天有,后天乃至大后天都還有。即便這兩天到不了,只要甄鑫在大都,就會有源源不斷的糧食流進這座都市。
一個疑是真金之子的人,在大多數的大都人眼中,已經成為一個取之不盡、用之不竭的大糧倉。
這時候,沒人會去追究是什么原因才引發這場紙鈔的危機。反而有人開始懷念故太子的好:如甄鑫這樣的私生子,為什么不多生幾個?
黎明來臨之前,積水潭碼頭的喧鬧終于漸漸平息。
與此同時,幾支懸掛梁王府令旗的車隊,已經駛出大都城,分別前往東西南北各處。或采買物資、或繼續搜尋民間藝人。
其中一支,則是由宣政院官員與大都一些寺廟喇嘛組成的隊伍,準備飛馬前往五臺山,迎接帝師回大都參加佛事。
帝師回不回來,都屬于他的自由。但是朝廷可不能沒有任何的表示,派出迎接隊伍,這本是應有之意。
大都西行至五臺山,有兩條路可以選擇。
一是自大都往西北,經懷來、宣德府,過野狐嶺繞到大同南下。這條路線雖然路程稍遠,但所經過路途大多為草原平地,快馬可以飛馳。
另一條是自大都往西南,尋太行八陘之一橫穿太行山。如此距離縮短近半,但道路崎嶇難行,而且聽說最近有許多山匪藏于其中殺人劫貨。
時間所剩不多,為了能盡快且安全地趕到五臺山,西行隊伍一分為二。宣政院官員帶隊走北路,喇嘛帶隊走南路。
剛出大都,這隊喇嘛便遇上梁王府的一支車隊,于是合二為一,一同前往真定。
經過蔚州飛狐縣,車隊便迤邐地消失于飛狐陘之中……
……
錦州以南百余里的海面上,也有一座桃花島。
此島與浙江海面上光禿禿的桃花島有所不同,島上多少還是有一些桃樹,而且風景秀麗。
早在遼朝時期,有高僧覺華在此島上建寺修行并傳播佛法。遼圣宗受其感化,不僅拜其為師,還將此島賜名覺華島。
桃花島成為覺華島之后,便成為渤海灣沿岸的一個佛教圣地。最興盛之時,島上有寺廟十余座,僧侶近千人。
到如今,已近三百年。
自蒙古入主中原之后,佛教以極為迅猛的姿態向四處傳播。這十數年間,屢經戰亂的覺華島上,又開始出現了大量修行的僧人。
只是如今寺廟的住持,全部變成吐蕃的喇嘛。
數日之前,又有一行喇嘛,帶著近百艘船與近千人登上覺華島。
一番勸說、談判、威嚇乃至棍棒相向之后,島上所有薩迦派喇嘛全被驅離。
有喇嘛宣布此島從今往后,劃歸噶瑪噶舉派的道場。
對于島上大多數的非喇嘛僧侶來說,這屬于佛教上層之間的爭斗,只要不瞎摻和,便不會有性命之憂。
更何況,那些占據此島多年的薩迦喇嘛,其欺男霸女行徑早已惹得眾人不滿。能換個掌柜,其實也不錯。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