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七歲的烏杰站在船頭,望著眼前的襄陽城,略顯疲憊的眼神中,透出一絲猶疑與畏懼,可是隨即又挺直腰板,喃喃自語道:“我,一定行的!而且,必須行!”
因為,自己是日月島小學第一批正式畢業的學生,而且是最優秀的畢業生!
有獎狀的那種。
與茍彬同齡的烏杰,兩人自小在同一個村子里長大。雖然烏家村長總是欺負茍氏一家,但烏杰、烏倫兄弟卻與茍家十幾個孩子自小關系都很不錯。
被甄鑫等人用拳頭教育了一頓之后,烏村長及時地認清形勢。雖然茍家全都搬去日月島,但是村子里的老宅已經被烏村長很好地保護起來。
日月島小學剛開張,烏村長便腆著臉皮將他的兩個孫子全都送去就讀。
作為最早的一批小學生,烏杰的表現相當爭氣。憑著不錯的底子,一年之內便修完了從小學一年級直到五年級的所有課程。此后,又被派往瓊州府城實習,以絕對優異的成績順利畢業。
茍彬也曾在小學就讀,但是總共只學了三個月時間。考試雖然也獲得通過,卻只得到了一張沒有獎狀的普通畢業證書。
是以,雖然茍彬現在已在軍中混得風生水起,但是烏杰相信,自己總有一天會趕上并超越這個兒時的同伴!
襄陽,便是自己的開始!
烏杰緊攥右拳,在半空輕輕一揮。
武昌之戰一結束,烏杰便被調來處理戰后事宜。主要的工作,就是在漢水沿岸各州縣,尋訪當地大客商,進行商業合作的推廣。
在此基礎上,烏杰接到最新的一個任務,是參照日月島本島以及江陰自貿區,在內陸打造第一個自由貿易區。
前兩個所在的區域如今都可以算是日月島的勢力范圍輻射之內,自然是日月島說了算。但是在內陸日月島卻沒有任何的根基,想復制這種模式,難度相當大。
不過,烏杰不是一個人在戰斗,他身后還有越來越強大的日月島商隊在支持,懷里還有兩份沉甸甸的推薦信。
身邊,還有一個身材高大,面目慈祥,卻很不愛說話的老道。
烏杰相信,自己一定可以成功!
作為宋元戰爭最前線的襄陽城,在當年的戰事中樊城被屠,襄陽城破。
幸存的襄陽百姓經過二十多年的時間,才漸漸走出那場戰爭的陰影。
襄陽原本是南宋的門戶,只是這門戶之外總有外敵窺視,使得南宋不得不將其打造為軍事重鎮。
戰爭威脅既去,襄陽便顯示出其極其重要的經濟價值。南北貨物在此交集轉運,北接中原,南連江漢。
這里也成為僅次于杭州的糧食集散地。
湖廣、江淮輸往北地的糧食,絕大多數都要經過襄陽轉運。
雖然擁有極其重要的地理優勢,但是襄陽的發展速度始終很慢。倒不是因為官員的貪樁或是無能,而是因為武昌。
從水路進出襄陽,武昌是必經之地。
可是襄陽如今屬于河南江北行省,武昌卻屬于湖廣行省。憑著駐扎于漢江口的水軍,武昌便可以肆意攔截出入襄陽的商船。
予取予求。
被征收高額過路費還算小事,時常有商船莫名失蹤不見。令漢江上游的商人,不勝其苦。
就算官府愿意出面,打起官司來,也得上呈至大都才有可能解決。